做好新城規劃 珍惜地下空間

加拿大蒙特利爾的地下空間規劃發展多年,早已成為當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上圖片)

澳門立法會議程前發言

自從2009年11月中央政府正式同意授權,讓特區政府填海造地350公頃用作建設澳門新城,消息令本澳全城甚至珠江三角洲地區都帶來鼓舞,因為新來的五幅土地,不僅為澳門居民帶來寶貴的生活和發展空間,而且土地地段位處珠江三角洲的咽喉,其規劃、佈局和利用都直接影響《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落實和長遠發展,就上月舉辦的“新城區總體規劃專家研討會”能吸引三百多名全國專家學者及市民參與,足見澳門新城規劃已被國家及各界專業的高度重視

過去的澳門,因人口少及發展緩慢,城市發展集中在地面上已足夠滿足需要,即使近年經歷高速發展,大部分設施及建築亦只向高空發展,至於地下空間的規劃和使用仍處相對空白階段。地下空間並非新事物,其實在世界各地以至鄰近地區,地下空間的使用和規劃已逐漸發展起來,如香港、廣州及台北的地下鐵路,除了為當地公共交通起了革命性的改善作用,其路經之處的上蓋亦成為該城市的亮點,起了平衡新舊地區人流物流的重要作用,更讓上蓋建築和地下空間相得益彰

事實上,很多先進地區已都靈活地運用地下空間,如把污水處理設施、變電站、垃圾中轉站、水庫等基礎設施設於地下空間,此做法既釋放地表作傳統設施佔用土地,又能減低該類設施對環境、景觀的影響,所以說城市的地下空間規劃,是打造宜居環境的重要方向

反觀澳門的情況,地下空間使用仍然非常有限,私人樓宇方面,主要是用作地下停車場及商場,公眾使用的地下空間,就有集中在澳門半島的十二間地下停車場、大部分只係位於友誼大馬路上的數條行人隧道、縱橫交錯的水管、電纜、污水渠等。2008年引進使用的固體垃圾收集系統可算是澳門最為現代化的地下空間使用實例,由此可見,澳門城市規劃在地下空間使用上仍有很大的潛力。

地下空間的使用,當然亦有一定的困難和限制,根據不少城市的經驗,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設立管理體制是最基本而重要的工作,而且必須先謀而後動,做好整體規劃才開始項目施工,以免日後因規劃之初未設配合城市發展的彈性考慮,發展時出現舉步為艱的局面。以法律為例,近年社會各界十分關心的土地法修改,其實我們就應更前瞻性地考慮,把地下空間的規劃和使用權等加以明文管理。海外以至內地各省市早年已意識到問題所在,現正積極研究完善相關法津法規和理順規劃與建設的時序關係,這都很值得澳門借鏡。

作為澳門城市規劃的工作者,我希望在此拋磚引玉,引起大家對地下空間的關注和討論,並鼓勵各相關部門多參考不同地方的經驗,及時向澳門居民陳明成效,讓官民對未來地下空間有一致的願景,才能真正作出長遠健全的規劃。我們要著眼的絕對不只表面上的五幅地表面積,而是全新且絕無僅有的五個立體空間及對日後舊區重整起了示範作用。有關當局必須認真對開發地下空間的原則、功能結構、利用規模以及開發模式等進行推敲,並將相關法律和管理體制趕緊配合,讓全澳市民、專業人士和官員今天可以同心同德地共同規劃,未來能夠開開心心地共享成果

關於 世平

崔世平博士: 現時主要擔任第十四屆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區政府建築、工程及城巿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等職務
本篇發表於 城規, 精選文章 並標籤為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