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平議程前發言
2009年12月17日
“環保”與“節能”是當今全球在可持續發展層面所面對的重大議題。日前在丹麥哥本哈根世界氣候變化會議的中心議題,就是“節能減排、改善人類的居住環境”,充分說明“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工作是全球每個國家、每個人均需共同承擔的責任。
立體綠化提升生活素質,全球認同應用日益普及
“立體綠化”是一項融建築技術與綠化藝術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技術,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簡單來講,“立體綠化”就是充分利用屋頂、陽臺、牆體、岩石邊坡,橋樑的立柱和欄杆等地方栽種植物,提高綠化覆蓋率,相當適合在地狹人多的城市內推行。
根據科學論證,“立體綠化”帶來的好處包括:1)可淨化空氣,花草植物可吸納空氣中的浮塵顆粒;2)可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以一個城市屋頂綠化率超過70%計算,城市空氣的二氧化碳含量將下降80% ;3)可節約電力資源,屋頂綠化相當於加設了一個隔熱層,可調節溫度3℃~5℃;4)可減低城市噪音;5)可吸收降雨量的75% ,緩解由暴雨造成的短期排水困難;6)可減少屋面溫差,減緩頂層建材老化,延長屋面使用壽命3~5倍。
目前,全球對“園林城市”的重要評定指標是人均綠地佔有面積需達到60平方米,而巴黎等歐洲大城市現已達到70平方米,處於相當高的水準。其中,德國是最先開發“立體綠化”技術的國家,其具備屋頂綠化的完整設計、施工規範及相關驗收標準,而且已修建了3400多萬平方米的“生態屋頂”。中國內地近年也越來越重視“立體綠化”的工作,如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地,均先後發佈了“屋頂綠化技術規範”,用以指導相關的設計、施工和品質控制工作。
構建綠色澳門具深遠意義,多管齊下官民協力推行
澳門雖然暫未有“立體綠化”的相關統計資料,但可以肯定,目前應用比率並不高。事實上,澳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非常適宜植物生長,但澳門同時又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土地資源極為緊張,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區域綠化面積比率相當不足,加上澳門的夏季通常酷熱難當,諸如熱島效應、尾氣、噪音、粉塵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已日益突出地擺在大家面前。透過加強引進“立體綠化”的新技術新方法,相信可有效改善澳門的生態及居住環境,因此建議政府將它列為一項具深遠意義的重要的環保工作加以推行。
開展“立體綠化”可以有效改善澳門的生態及居住環境,實在具有意義和效益,因此由特區政府出臺鼓勵推廣“立體綠化”的政策,主管部門進行整體規劃,編制相應技術規程及指引,特別是對於籌備建設中的政府建築物、社會房屋等設施優先應用,並適當鼓勵建築業界和市民參與,加大宣傳力度,爭取更多市民對此關注,結合全城的力量,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活素質,為澳門、亦為澳門人的下一代創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同時,為澳門履行《京都議定書》的要求邁出實際而又美麗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