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澳口岸人工島的多元利用

崔世平 議員 議程前發言

2009年10月29日

昨天發報的“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和“橫琴總體規劃”為粵港澳更緊密合力構建協調可持續的世界級城鎮群創造了新動力。在這大環境下,澳門的適度多元也有新契機。正藉港珠澳大橋籌備工作亦如火如荼地進行之際,如何將這個既定投資產生額外效益,不單是一個經濟課題,也是對規劃工作的一項挑戰。溫總理日前表示港珠澳大橋快將獲批准動工。當中珠澳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有望於今年十二月下旬動工,填海面積約為二百一十六點四三公頃,總投資額達一百二十三億七千萬元人民幣[1],並由珠澳兩地政府共同承擔。作為如此大規模的填海工程及投資,是否能適度提高其效益,讓口岸人工島成為澳門發展或旅遊的新亮點,而不僅僅是三地交通的出入口,是值得大家關心的。

預計於2015至2016年通車,預計到2035年每日流量約22萬至25萬人[2],珠澳口岸人工島誓將成為澳門另一個重要的出入口門戶,並服務珠江東西岸的居民以至旅客。澳門作為旅遊城市,面對未來珠江東西岸龐大的旅客數量,實應及早進行旅遊景點及設施配套的規劃。珠海方面已計劃把著名旅遊景點“情侶路”延伸至口岸人工島,但澳門對於人工島或鄰近區域仍未見相關的配套計劃出台。

除了關注交通之外,兼顧旅遊、重塑昔日景觀與子孫共享、開拓濕地人工保育紅樹林基地等亦是可持續發展的成果。因此當考慮口岸人工島時,固然主要係交通用途,但實在可加以規劃、設計及利用,以提升澳門市民生活素質、旅遊價值及城市意象。節能環保、生態保育、尊重當地文化已經係國際先進城市的發展潮流及指標,建議可從此等方面著眼將人工島的功能適度多元化:

(1)   在《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框架下,珠澳亦應共同構建大珠三角“綠色生活圈”,建議在口岸人工島當眼處,聯同珠海研究共同打做澳珠門戶新意象,比喻通過科學論証看可否有條件設置環保能源設施,探索建造如風力或太陽能發電展示區,除能為人工島提供某程度供電外,並可提升綠色城市形象;

(2)   對珠澳口岸人工島,探討塑造如夏威夷威基基和天津濱海新區的人工沙灘,研究岸線設計,共同構建珠江西岸具吸引力的海灣,在岸線上分區設置澳門半島的首個人工沙灘、重塑昔日的泳棚帶、構建新導航燈塔、開拓人工紅樹林科研基地等,大力塑造具本地文化的科技及休閒旅遊景點;

(3)   人工島的興建同時亦提供一個為澳門半島增加綠化空間的契機,可考慮於人工島與澳門半島間的沿岸,建設如香港青馬大橋側的馬灣大自然公園,為澳門居民提供一個生態教育、文化休閒的設施。

港珠澳大橋及口岸人工島是一個動用龐大投資,研究經年的方案。在大珠三角區域合作的利好形勢,解決交通建設需求的既定方針下,開拓多元構思對市民生活素質、旅遊及城市形象方面,及時作出長遠和惠民的建設,在基本微調投資計劃就可以大大提高建設所帶來的回報效益,讓居民的生活環境和質素得到較到位的改善,並塑造節能環保的城市新形象。以上為個人意見,拋磚引玉,希望讓政府及市民運用共同智慧,將土地和資金用到實處。


[1] 澳門日報 2009/8/4 A01版

[2] 澳門日報 2009/3/13 A01版

關於 世平

崔世平博士: 現時主要擔任第十四屆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區政府建築、工程及城巿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等職務
本篇發表於 精選文章 並標籤為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珠澳口岸人工島的多元利用 有 2 則回應

  1. Jane 說道:

    我喜欢,顶一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