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保利達履責 解小業主之困

纏繞社會多年的「海一居」事件,終於在上月23日得到終審法院的定案,裁定保利達洋行在收地案中司法上訴敗訴。政府同日即表示將依法院判決執行土地收回的程序,亦積極提出解決樓花購買者上樓、退回已繳印花稅以及將提供法律援助等的建議方案,希望盡最大可能保障小業主權益。

保利達洋行有限公司寄望有地建樓的結果經已塵埃落定,但承建商與小業主的買賣關係責任則是一直存在,在事件中保利達未能按照買賣合同如期交樓給樓花購買者,應付出誠意與小業主商討賠償方案。保利達作為具規模的上巿公司,理應立即履行合同精神和承擔社會義務,主動與“海一居”樓花購買者、銀行協商解決辦法,盡可能保障小業主的權益。遺憾在終審法院宣判結果後已過兩個星期,仍未見保利達正式表態,態度有欠誠意。

另外,根據土地工務運輸局提供的資料,保利達洋行有限公司在2014年曾書面向政府承諾:「如日後依法不獲再批給該土地,承批公司不得向澳門特別行政區索取任何賠償或補償。」終審敗訴後保利達卻發出公告表示,擬向政府追討賠償損失,出爾反爾的商業手段令人大感錯愕。數百名小業主們苦等多年,陷入背負著銀行債務及遲遲未能「收樓」的漩渦中,卻換來承建商如此拖泥帶水不負責任的對待,實在令社會大眾失望。

即便保利達決定要控告政府,亦不該影響保利達履行與樓花購買者之間的民事賠償責任,兩者不能混為一談。保利達應盡快與小業主溝通,並按緩急輕重的情況優先處理經濟困難小業主的問題。

商業是長遠的,商譽更是永久資產,但對小業主來說,一生中置業的機會可能就僅有這一次。因此,本人敦請保利達,立即向小業主提供合理賠償,以緩減小業主們的財務壓力,解除小業主們無法安居的困境。

發表於 其他, 民生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提升特種設備安全風險管理

年初發生多宗居民因使用熱水爐洗澡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主因均是不當安裝和使用家居氣體熱水爐所致。雖然政府早在2010年禁止無煙道式熱水爐進口,但業界對更換石油氣爐具、有氣道式氣體熱水爐等仍未有統一的指引或規定,居民都是自行判斷更換期,對如何確保安全使用爐具的認識較淺。因此今天想就特種設備的安全風險管理,促進政府對建立關於重大風險源的風險識別、防範及應急救援體系的規劃給予應有的重視。

隠患一:鄰近地區對燃氣設備均實現了安全認證及准入制度,嚴格進行強制報廢制度,有效避免不安全或不適合當地使用的設備進入。以香港為例,住宅式家居氣體用具必須得到機電工程署氣體安全監督批准才可安裝。然而,澳門舊城區樓齡30年以上的唐樓近4000多座,瓶裝石油氣仍是主要燃料,如爐具、喉管保養不足或使用不當,則容易發生家居著火爆炸。過去幾年連續發生多起燃氣設備事故,暴露了澳門並無燃氣設備安全准入制度的問題。

隠患二:政府對於新建樓宇中央燃氣管道系統工程設計規則有較詳細的指引法規。但樓齡超過20年且具備中央供氣的樓宇有近30座,有業界經勘查後發現管道腐蝕老化、氣化爐未按法規要求的安全距離等安全隠憂。

隠患三:本澳酒店多使用大型燃油鍋爐,相關的檢驗規章卻仍沿用1971年頒佈的《鍋爐及壓力容器章程》,當中的監管法規或定期檢測維修的指引已未能配合現時社會發展需要。為減少不必要的人命或公共財產損失,政府應就降低這些特種設備的潛在風險,加強監管力度。本人有以下幾項建議:

建議一:加強頂層建設,法制先行。建立對各種燃氣設備的安全認證及准入制度、加強業界對爐具或中央燃氣管道系統的安裝指引及定期檢測評估及維修工作。為此儘快修定及更新《鍋爐及壓力容器章程》,並從法律法規層面訂立清晰的安全標準,制訂中央供氣管道系統發牌制度,規定定期檢驗週期,藉此提升使用燃料的安全性和便利性、降低家居安全隠患。

建議二:資助推動行動。拓展樓宇維修資助計劃範圍,適時將樓宇維修資助計劃範圍擴展至含蓋加裝管道燃氣系統及其維擴工程作為資助對象。通過減輕建設和維擴成本,鼓勵居民強化安全意識。

建議三:提升專業人員水平,引入持證上崗的指引。建立對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相關專業人才培訓以完善安全管理規範。勞工事務局及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過去曾合辦鍋爐司爐工的專業培訓課程,通過考核之學員可獲發國家認證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上崗證),建議逐步擴展培訓項目的類別,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規劃發展,加強灣區內的特種設備檢驗認證方面的資格互認制度,達到互連、互通、互認,有利於人才流動,促進澳門地區人才素質提升。

在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的同時實現對重大風險源的即時監控,結合都市更新、新城規劃等項目開展,逐步改善供氣、供電、給排水等基礎設施,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提高本澳對災害的抗壓應變能力,為建設高效的韌性城市加一把勁。

發表於 公共行政, 專業, 民生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澳門產業人才需求調研及政策實踐建議

人才發展委員會近年對酒店業、餐飲業、零售業、會展業及博彩業五大行業的人才需求進行調研,並編制了《重點領域緊缺人才目錄》,讓市民了解現時澳門重點行業的緊缺崗位,有利確立個人選擇培訓進修和職業生涯的發展方向。隨後,該委員會亦開展了金融業和建築業未來人才需求的調研工作,以讓本澳各界更了解該等行業的人才需求及緊缺情況。

今年初,更推出了《澳門中長期人才培養計劃—五年行動方案》,為澳門中長期人才培養工作提供行動指向。以人才規劃評估、人才培養、人才回流三方面作具體跨部門發展策略及措施的規劃,積極推動人才發展工作。

在這個良好的基礎上,建議政府加大人才培養工作的引導性和開拓性。建議一:除了針對現有的行業崗位分析外,需求預測亦應與政府的城市發展規劃相呼應,對行業結構轉變的新興職位或者將會逐漸淘汰的工種作出評估。城市發展需要時間,人才培育亦然,人才的短期引進和長遠自給自足的計劃,不僅現有的產業結構值得關注,更應緊貼發展規劃對不久將來有重大發展的行業崗位的類別範圍和培訓的量和度關係進一步有掌握,以利主動避免將來人才供需缺口的增大。

建議二:為更好發揮需求預測實踐性的功用,應持續動態追蹤實際需求變動情況,觀察預測與實際情況的差距,同時可出台配合措施以及時拉近缺口的差距並分辯出甚麼才是有效的措施。建議政府定期追蹤需求缺口的浮動變化,審視預測與實際的差異以及行動方案中各項發展措施的成效;同時加強宣導預測結果及行動方案,使居民尤其是學生或想轉行的人士能適時依循研究結果調整自身發展方向,使政策制定者、執行者和監督者能配合行動方案適時推出短期應急措施助力扶持產業茁壯成長;推出配套的增值課程或鼓勵教育界發展相應學科,為中長期人資儲備培育各類專才,為居民投身缺口行業鋪橋建路。

建議三:為讓社會全面掌握重點行業人才需求的情況,建議政府逐步套用此預測模式至其他專業行業,例如醫護、工程等,讓人資配對的實況更加清晰透明。如同早前公佈的《澳門建築業未來人才需求調研》報告撮要中所述,透過行業內專業團體及企業的協助,加強政府與民間組織的溝通,使人才培養方案及發展措施更貼近社會所需。

希望政府繼續用心投資人才需求研究,讓這理論預測的工作與實踐更有效接軌,甚至成為推動澳門城市發展目標的先導性指標。從而真正達到該研究目的,針對性地指導推動各層次人才開發和儲備工作、實現人才開發與產業結構的對接、有效地發出人才需求的預警提示,並提升本澳整體人才資源管理水平和社會各階層和諧合力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給大家。

發表於 其他, 專業, 教育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善用空間增加交通容量

為提供便捷、環保的集體運輸服務,並為提升澳門整體公共交通的承載力,澳門的輕軌工程應運而生,其中氹仔線基本完成土建施工,並計劃2019年通車。綠色出行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我們的城市每日面對非常龐大的出行人口,公共巴士日均載客量接近五十八萬人次,在道路使用量及巴士的承載力已近飽和的現實情況下,更應重視推動綠色出行,輕軌系統為澳門未來實現綠色出行跨出一大步!

除此以外,步行及單車出行也是綠色出行的重要組成部份。近年澳門先後在幾個旅客和民居密集的地點建成無障礙步行系統,方便出行。但現時地少車多的澳門仍缺乏規範化的專用單車道,建議研究善用輕軌高架橋空間建設專用單車道。廈門市去年就開創全國先河,在市內快速公交專用天橋底建成空中自行車道,該車道工期緊、體量大,於2016年9月14日開始施工,至2017年1月20日竣工,同年1月26日試運行,工期耗時僅5個多月,整個項目值得借鑒!

參照廈門市的成功例子,主要以高架橋形式建造的澳門輕軌氹仔線有條件研究打造上層輕軌線、下層單車道的全新雙層並行交通網絡,這不僅能增加交通容量,同時能節省城市空間,打造更便捷、低碳的綠色出行環境。

此外,亦可參照廈門做法,在專用單車道設置“公共單車”停泊站,讓軌道交通和慢行交通網絡並駕齊驅,推動出行人士分流使用專道、優先使用公交,讓綠色出行真正做到節能、環保、準時可靠,且對市民大眾煅煉身體有助益,做到善用珍貴土地資源,將輕軌高架橋下空間用好、用足,做到擴容、綠色兩不誤的宜遊、宜行澳門交通新景象。

發表於 交通, 城規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天鴿」檢討澳門泊車位問題

在2017年8月23日,澳門遭受不可預料的颱風「天鴿」襲擊,造成嚴重的傷亡及損失,全城滿目瘡痍。針對風災的善後工作,澳門特區政府隨即成立了8.23風災專案調查委員會,以調查在風災期間,公共部門及人員在履行法律義務,特別是防災救災等工作中有否過錯和責任;並邀請國內專家展開一系列災害總結及評估工作。作風積極進取,值得表揚。

然而,受「天鴿」影響的青怡大廈、麗都及快達樓三個地下公共停車場,在風災四個月後,僅青怡大廈停車場於去年十二月十八日部分重開,另外兩個停車場均要到今年稍後時間才有望重開,均較交通事務局原訂重開時間延遲。該局早前曾表示由於停車內部設施嚴重損壞,設備需維修或重新採購,維修工程將會以公開招標的形式作判給,但都必須按現行法律法規開展程序。

快達樓停車場修復工程的招標程序更將於今年第一季內才完成,維修工程預料要到第三季才完成。不少居民都不滿政府漠視公眾利益,一味只依程序逐步解決,質疑公共停車場的修復工程進度。有受災車主表示由於區內泊車位需求大,在無合法泊位的情況下,鋌而走險,導致收到不少 “牛肉乾”,雙重損失。

以停車場維修問題為例,在此建議有關當局將“依法施政”與 “急民所急”有機結合。首先,例建議特區政府考慮以公共利益為由的特事特辦措施處理,令公共停車場維修工程加快,以免連計劃今年第三季才重開的停車場在8.23一周年紀念都無法投入使用。第二是建議,政府應汲取颱風「天鴿」經驗,以長治久安為考量,檢討並完善應急狀態下的法律體制,以提高處理突發事件依法辦急事的能力。第三點是,建議有關當局研究,由於受浸停車場仍未重開,不少高密度地區如筷子基的泊車位於風災後亦變得更加緊張;就泊車位問題,增加開放部分違例泊車位,實施晚間臨時停車,以解決公眾對泊車位的燃眉之急。

居安思危的意識之一就是修立良法,令日後再面對重大突發事故時,有法可依地,讓各政府部門作出充分的、及時的和合適的應對措施,這才是對天鴿襲澳的最有價值的回應。

發表於 民生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