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路網設計以體現真正的智慧交通

澳門交通網絡層次雜亂、部分路段窄細崎嶇、永無止境的掘路及源源不絶的旅遊巴穿梭行駛使得主幹道經常大規模塞車。政府向來積極提倡改善巴士、的士等公共交通服務,並鼓勵巿民綠色出行,以建設步行系統、單車道、輕軌運輸等增加多元出行方法。事實上,影響本澳出行困難的最根本原因在於一些不合時宜、不合理的路網標記設計。我試舉出以下例子,一講大家就能明白

一、部份主幹道交通燈位結合斑馬線設置出現不合理現象,人車爭路導致車龍形成等問題時有發生,大大減低了行車效率。如高士德大馬路與高地烏街交界所設的兩個垂直方向斑馬線,行人都守秩序地過馬路時,車隊在此彎位停車等候行人過路,導致兩個方向的行車線同時擠塞。

二、本澳約八成道路均劃上黃實線,不論是巿民開車接載家中長幼或是的士司機為滿足乘客要求,駕駛者都可能要冒著違規上落客被罰的無奈。然而,如何判定什麼地方需要劃上黃實線或黃虛線,則是無從考究其科學依據。

為貫徹科學施政,政府提出建設「智慧交通」,將優化交通燈控制、道路監測、電子執法及大數據分析等舉措,目標提升城巿整體交通智慧化的建設及運行水準。但基於層次混亂的路網基礎上引入數據資料庫,是否就能有效改善硬件設計的缺憾?

為此本人有以下幾點建議:

建議一、澳門舊城區受城巿現況限制,應著重改善步行環境的硬件缺陷,使道路資源的利用效能最大化。建議當局應全面審視道路標線設置情況,以科學分析方法評估黃實線、黃虛線、斑馬線甚至交通燈的合理設置地點,減少主幹道因受多段交通燈號、行人斑馬線而影響行車暢順,並且以優化次要道路的步行系統逐漸形成「人車分路」的格局。

建議二、善用巴士站空間,研究將部份具條件的巴士站共用作的士上落客站的可行性。改變現時合法上落客位置少,提升巿民、旅客乘車點到點抵達目的地的直達率,避免司機、乘客求一時之便冒險違規,以科學設計體現真正的「宜行城巿」。

建議三、填海新城之交通規劃,應未雨綢繆做好新區路網分級的規劃,將主幹道和跨區的道路尺度設計為雙向多車道及具備日後擴充空間的車道系統,區內道路則佈以慢行系統,從一開始就鼓勵人車分路,讓綠色安全出行有單車的一份。並以開創性思維引入智能交通設備,以緊貼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令澳門成為真正的創新型智慧城巿。

發表於 交通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改善路網設計以體現真正的智慧交通(上)

工期歷時8年的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終於在10月下旬正式通車,實實在在地使粵港澳三地相連互通,大橋將成為推動融合發展的重要輻射紐帶,為本澳與內地、香港的融合發展帶來全新的多元合作可能性。期許大橋開通後將為澳門帶來更多創新機遇的同時,備受社會關注的東方明珠圓形地一帶交通擁塞的現象更加觸目,北區及A區嚴重塞車影響整個區域,加劇了現時黑沙環沿岸道路的交通壓力。

大橋通車前,交通事務局為紓緩區內交通壓力,制訂了短期及長期方案,分別將友誼大橋方向行車線將由兩條增至三條,同時優化關閘和友誼大橋方向的交通燈,加快車流速度;馬場北大馬路中央分隔帶亦預留開口,將車分流至馬場東大馬路。長期方案方面,當局則開展東方明珠友誼圓形地交通整治工程,打算在友誼圓形地建立體交通,希望以多管齊下的方式有效疏導車輛。

但在大橋通車的首個週末,東方明珠圓形地一帶交通不暢,據當局稱曾比較港珠澳大橋開通前後的交通情況,十月十八日和廿五日(同為周四),在繁忙時間和非繁忙時間使用東方明珠圓形地的車流量相差不遠。據巴士公司的初步數據顯示,大橋開通後有巴士線路總車程慢了不超過五分鐘,。事實說明黑沙環沿岸交通擁擠的問題非一日之寒,「大橋開通」只是壓斷駱駝背的一根稻草。

當初,行政當局未充分理會居民尤其是司機的長期投訴,未完全考慮長期收集的交通數據,明知大橋開通將吸引三地媒體加倍聚焦時,面對杯水車薪的己出台道路安排,又提出補救措施。在此,希望有關當局給予解釋,為何早有預備困局無法消化?隨着分流關閘壓力的粵澳新通道的措施落地時,屆時北區的交通是什麽景象,請問政府可有想像過?

在此建議當局的「智慧交通」規劃應藉大橋通車的契機着力疏理沿跨境工業區、青茂口岸、關閘至港珠澳大橋及港澳碼頭一帶的區域交通規劃為切入點,將進行中的東區規劃充分考慮這些困素,同時逐步有系統地更新不合時宜的道路設計,增加交通承載力,以達至路網真正便民宜行的友善型智慧交通系統。

發表於 交通, 民生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中秋美滿 世平敬賀

發表於 未分類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崔世平:深化全民國安意識


加強全民國家安全教育,乃維護澳門繁榮穩定的根基。

崔世平:深化全民國安意識

刊登於【澳門日報】2018-08-29 A06版 澳聞

體現特區承擔國家安全事務

【本報消息】特區政府將成立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澳區全國人大代表、議員崔世平認同是對澳門整體社會安全發展重大、重要之舉,是及時、適切的做法,體現特區政府在維護國家安全事務上的承擔。

特區政府在二○○九年制訂《維護國家安全法》,崔世平指立法是在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前提下,補充本澳涉及國家安全層面的法制建設。今年四月,本澳首次舉辦“國家安全教育展”,向澳人宣導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戰略思想,體現澳門特區對全民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視。

今次發佈《澳門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行政法規草案,是逐步完善國安法運行機制的進程之一,符合基本法精神,是特區政府在維護國家安全事務上有承擔的表現。

關係國家長治久安

崔世平認為,“國安法”立法至今接近十年,隨着世界急速發展,國家安全的涵蓋面不斷增加,像經濟、社會、科技、信息等非軍事領域的安全,同樣關係國家的長治久安。此時成立專門的委員會,以完善《維護國家安全法》的配套制度、深化社會全面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是落實維護國家安全憲制責任的重要舉措,從出台時間來看,是適時、適切的做法。

從人事架構來看,由行政長官擔任委員會主席,既是政府高度重視國家安全的表現,亦具有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實際意義,保證資訊及時、暢通、準確地傳遞。

國家安全,人人有責。維護國家安全不僅關係個人自身安危,更關乎澳門繁榮穩定、國家長治久安。因此未來必須加強全民教育,緊貼當今世界和國家的變化發展,對國家確立的“總體國家安全觀”作更廣泛和深入的認識,並以實際行動體現國家和特區的主人翁身份,參與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之中。

發表於 民生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崔世平:居住證拓澳人發展出路

崔世平:居住證拓澳人發展出路

刊登於【澳門日報】2018-08-28 A07版 澳聞

配合國家方針訂相輔政策促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早前公佈《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通知,符合申請條件的港澳台居民可於下月起申領居住證,並享有三項權利、六項基本公共服務、九方面的便利。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崔世平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總體規劃即將推出,居住證是合理的部署,有助本澳居民更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崔世平表示,居住證是國家對港澳台居民便利政策的一部分,可見中央對港澳的重視和關懷。繼取消就業許可後,中央政府再推出更全面、詳細的居住證惠澳措施,凡持有居住證者,可享三項權利、六項基本公共服務、九項便利政策措施,大大提升居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同時促進了港澳台居民公平享有公民權利和國民待遇。

他指出,隨着居住證的總體方針出台,有信心中央政府、特區政府會繼續跟進其行政細則和地區的適應性條文,並推出相關配套措施,讓居民逐步適應使用居住證。

崔世平提到,由於粵港澳大灣區總體規劃快將推出,中央推出居住證是順理成章、合理部署,相信居住證帶來的身份認同和福利,可增加居民前往內地求學、就業、創業及生活的吸引力,令本澳居民有更多發展出路,並能更快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加強引才彌補流失

居住證雖有助本澳居民內地生活及發展,但同時意味着本澳的人才流失會更嚴重。崔世平認為,中央已提出制訂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相信其他惠澳政策會陸續推出,提升澳門人“回歸”意慾;特區政府更應做好良好的配套政策,增加自身吸引力,留住人才的同時,亦可吸引其他海外人才來澳發展;並配合國家發展方針,推出相輔相成的政策,更能有利澳門發展平衡。

發表於 民生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