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澳門構築科技創新產業交流雙循環的橋頭堡

在祖國的激勵下,澳門一直致力發展“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城市定位,配合“世遺城市”和“美食之都”的名片,大量國際化的文旅服務、跨國商貿、展演藝術及創意等領域的經驗豐富,構成了澳門的特殊優勢。從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的角度來看,這些獨特的城市定位和豐富的國際化經驗,使澳門成為大灣區四個節點城市中,對國際旅客、尤其是會展商務團體最具吸引力的門戶城市。然而,根據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佈的2023年版全球創新指數“科技集群”排名顯示,深圳—香港—廣州連續四年成爲全球第二大科技集群,大灣區創新城巿之中唯獨澳門榜上無名,客觀反映澳門未能在科技創新方面與其他節點城市保持同步。

然而,澳門的科技發展起步較遲,培育澳門科技企業成長也需要較長的時間積累。但一如王毅部長在評述中歐關係時所言,歐洲正是紅黃綠燈皆亮,但作為主力面向葡國的澳門,肯定面對綠燈。如何用好澳門與內地及歐洲大陸法的相近,用足與南歐文化互融的優勢,值得我們深究。

為此,本人抛磚引玉提出以下三個建議:

一、 在“走出去”策略方面,建議特區政府牽頭引進各種提供與國際接軌的標準、測試和認證等服務機構到澳門或橫琴深度合作區,構建一個符合多元標準的生態圈,令澳門成為國內科技企業出海的基地。通過面向目標企業群提供量身定做的引企引才政策,不僅有助大灣區國際科創城巿的進程,同時也有望產生鯰魚效應,激發澳門本地企業的創新活力,通過了解國際市場的規則、標準和做法,增加澳門企業自身的國際競爭力。

二、 在“引進來”策略方面,建議特區政府進一步強化澳門作爲葡語系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窗口的角色。特別是,積極探索允許這些國家的科創企業在澳門設立實體或虛擬辦公室的可能性。可率先依托現有的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令其成為服務這些國家的科技企業與本地以至其他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科研合作的聯絡點,將澳門打造成為國內、國際科技創新產業交流雙循環的橋頭堡。更加可以通過做好科技金融,吸引國際科技與創新資源,有效在澳門連接。

三、 在提升科創服務效能方面,建議特區政府進一步優化政府商服務流程,通過優化審批環節和時間提高行政效率,加快實現澳門與香港、大灣區各城市之間人流、物流、資金流的便暢,藉此增强國內外科技企業選擇落戶澳門的吸引力。希望通過構建一個更加高效、友好的科創服務環境,提升澳門在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中門戶的形象。

綜上所述,期望在適逢今年是國家成立75周年,澳門回歸25周年的喜慶年份,澳門科技創新事業發展可以更上一層樓,進一步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發揮澳門的特殊作用,為澳門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開展一個的新篇章。

發表於 公共行政, 創新創業, 區域, 工商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澳門早晨】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副團長崔世平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副團長崔世平(新聞片段截圖)
20240307 【澳門早晨】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澳區全國人大代表 崔世平

刊登於【澳廣視】2024-03-07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今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開幕,7天的會期將舉行3次全體會議;十二位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早前巳啟程赴京,我地依家先一齊聽聽今屆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副團長崔世平的分享。

發表於 人大, 精選文章 | 發表迴響

由澳門中學生巴西歡樂春節行說起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澳門景點人山人海、生機勃勃的景象,又再次活現眼前,實在可喜可賀!政府的疫後宣傳推廣、覓新遊歷體驗、拓展觀光選擇,在春節帶來新驚喜!值得大家表揚!

有人話,離開是為了再回來!此話真的很應景。一方面,疫情令旅遊和國際交流中斷,但當條件恢復時候,遊客立即蜂湧而至;另一方面,注意到澳人外訪亦陸續出現。不過,今天只能淺談其中一部分外訪見聞。那就是有本地中學生獲中國駐巴西使館邀請出席“歡樂春節”慶祝活動,聯袂當地團體同台精彩獻藝。兩國人民在當地共度佳節,彰顯出中巴兩國文化相融、民心相通的友好情誼,亦可以讓更多巴西民眾和訪問巴西的國際遊客了解中國、認識澳門,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此期間,澳門師生不但有機會擴闊視野,深入了解巴西的文化和社會,他們與祖國及當地藝術家互動交流、在舞台活躍的身姿,更是展現澳門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生動故事。這一活動無疑為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的交流平台,增添新內容,走出新方向。

其實當下一代與國家隊同行,本身就是一項培養愛國情懷的教育。當與國家隊同行成為系統性、持續性、普及性的工程時,愛國愛澳自然渾為一體,實屬培養愛國愛澳下一代的新嘗試。同時,相信至少有三方面可以鞏固和做好國家為澳門量身定造的城市定位的作用:

1.有利於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任務。這類人與人的交往是有吸引回訪作用的活動,實現走出去是為了引進來,令全球更多人士接觸澳人、認識澳門的有力舉措。是拓寬訪澳旅客來源的必由之路。

2.有利於持續加深中葡平台的任務。每次文化交往都可能促進兩地文化展演的融合與創新,以至啟發澳門青年學業、就業、創業的新機遇。到訪巴西是深化兩地人員往來,乃至貨服往來的必然要求。

3.有利於鞏固澳門作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交流合作基地的任務。跟著國家隊參與外訪活動,一方面交上外國朋友,其實更多是認識內地朋友的大好機會。是令澳門人尤其是年青一代,增強國家文化認同感、身心歸屬感和精神自豪感的必定成果。

既然有這些潛能,就必須提建議,希望各方支持:

1.將參與國家部委活動,成為下一代的愛國教育的新要求。敦請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增加提出此類要求。

2.將親身經歷葡語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城市活動,作為拓寬下一代國際視野教育方式的新格局。敦請教育、青年、文化和旅遊部門持續加大對此類活動的支持。

3.將有機會參加國家文化及科技外訪活動,成為本澳門教育、科技、文藝界的新趨勢。呼籲國家及特區政府給予合適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政策,令澳門人不單能分享特區經濟的成果,更可分享到民族振興、中國式現代化的成果。

發表於 教育, 文化, 民生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促進持續完善企業開業一條龍服務

新的《修改飲食及飲料場所發牌程序》行政法規在1月25日生效,“聯合審批平台”縮减了各部門作業時間,全新創設了“工程預先准照制度”,更讓工程施工與審則流程可以同步開展,解決“動工難”的老問題。申請人透過商社通“郁下手指”,即可實現全程網上辦理手續,包括:牌照申請、工程准照,以及消防驗收等程序,省去了經營者跑部門、搞手續的時間,體現以電子政務優化跨部門協作流程的重大改變,促進了行政效率的提升,實屬政府德政,值得表揚。

餐廳想“要開門做生意”不單只有“租鋪位”同“搞裝修”等問題,其實還有一個關鍵就是“請人”。在遊客重臨澳門之際,人資開始捉襟見肘。但現時餐廳企業主想遞交外地僱員申請,都要等裝修到七七八八才可以交,等名額批出後安排做“藍咭”等手續,又要再等兩、三個月。意味著政府希望解決企業主“交空租”的良好願望,、因為“人資補充慢”的問題,仍未能完全的得到解決。

一些並非澳門居民心意所屬的工種,往往需要非專業外僱補充本地勞動力的不足的主要原因,輸入的崗位及數量,相信特區政府必定會做好把關。所以希望藉著新的發牌程序出台,趁著“交空租、動工難”等有力改善措施的良好勢頭,一併解決“請人難”的問題,打通真正的“開業三件事”的一條龍服務,切實改善澳門營商環境,加強本澳中小微企業的競爭力。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建議:

  1. 好措施值得宣傳。建議當局加大力度對新的“一站式發牌”制度做好宣傳。除了推出圖文包等資訊,還可以去各大商會、社團做好講解,更要確保申請者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服務,包括及時回應、準確解答問題等,讓企業盡快適應能「商社通」新功能,讓改革的效果能夠真正惠及企業主和申請人。
  2. “開業三件事”一條龍處理。建議當局儘快研究中小微企業申請外僱行政程序的系統化及電子化。配合“工程預先准照制度”的推出,讓企業主在申請裝修動工取得階段,便可進行外僱申請,爭取裝修完工時,人力資源同步到位,切實解決“交空租、等開業”的老大難問題。讓飲食業界率先實現“開業一條龍”,以體現電子政務的有力發展。

總而言之,希望在良好的遊客潮再現澳門之際,乘接政府推出“商社通”,打通開業三件事的各環節,相信中小微企業可以在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中,再貢獻自己更大的力量。

發表於 工商發展, 民生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團結政商學研社會各界智慧 攻堅中小微企業深層次矛盾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此祝願大家新年進步。但新年開始我們總不可以將去年的事全部忘記,尤其去年中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夏寶龍主任的說話,“港澳研究必須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要把理論研究與港澳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為破解港澳深層矛盾和問題、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獻智出力。”這讓我作為工商金融界議員不禁思考,到底什麼是澳門中小微企業經營的深層次矛盾、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才可突破轉型升級困難的現況。

中小微企業參與超過產業結構九成、創造就業崗位超過六成,是澳門經濟產業結構金字塔中最大的一環,發揮穏定民生的作用。從經濟分享角度來看,在金字塔頂的旅遊休閒博彩業亦蓬勃了旅遊手信和高端零售業,提供了相當一部分的直接和間接的就業崗位,而其他中小微企業由其他方面直接服務市民對衣、食、住、行的各種需求。旅遊休閒企業的直接採購和從業員的消費,亦造就了中小微企的生存空間。這種一層一層的再分配模式,實際令中小微企業永遠都處於經濟成果分享中的最後一個環節,而且所能分到的“餅仔”永遠都是最零碎的一細份。但每逢社會希望分享經濟成果時,沒有將上游的旅遊休閒業與末梢的中小微企分開,卻希望以一樣力度分配成果,這可能是澳門中小微企業要面對的深層次問題之一。

對於要推動中小微企業自立自強、轉型升級,其實有決心、有能力的企業主早就把握博彩業騰飛的時代機遇,成功促成自身業務的蛻變升級,就例如:坐擁多家休閒業供貨的龍天燒味、成為澳門手信名片的鉅記餅家等。但社會不僅有精英和獨角獸,普通人、普通企業永遠都是佔大多數。不論係科技含量低的行業,還是堅持傳統手工技藝和特色的中小微企業,他們愈是要做到精細化、新穎化時,愈可能是顯得他們規模的局限性。這些企業主雖然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仍持堅持努力,秉承澳門中小微企自力更生的優良傳統,又為員工保障就業崗位、對街坊鄰里生活便利化負責任。不難想像這些企業主如果結業,去享受退休人生或加入重點發展產業的就業大軍之中,都可以活得好好。請問他們的良苦用心,又有誰共鳴呢?

政府為推動經濟適度多元所作出的努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請問各位可記得政府經常強調係唔識做生意的,更加不可能落手落腳做生意的?在面對新時代、新發展要求下,如何讓“1+4”重點產業板塊成為澳門經濟主調的同時,又可以讓普通的中小微企業繼續百花齊放,讓澳門人繼續有多元的職業選擇?如何讓有守業夢的當代人和有創業夢的下一代人,看到社會各界人士對他們仍是重視和珍惜的信息?所以,我在此建議及呼籲政府,儘快聯同商界、學術界、勞工界、專業界等人士及社團,團結各方力量認真組織研究隊伍、查找方法,一同去突破澳門普通的中小微企業發展停滯不前的情況,以問題導向提出可行方案,讓他們也能在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上,有所作為!

發表於 工商發展, 未分類, 民生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