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平六建議促澳科創發展

崔世平

刊登於【澳門日報】2019-03-20 A02版 澳聞

崔世平六建議促澳科創發展

立法議員、城市規劃學會會長崔世平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必須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在“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對澳門以創新發展和發揮中心城市作用寄予厚望,對此他提出六項建議以推進科創發展。

訂總規劃建設珠西

崔世平表示,為推動澳門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作用,他從宏觀政策和具體措施作出思考:一、謀定頂層方案、後動精準規劃。為達成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建議盡快研究制訂整個大灣區的總體規劃方案,尤其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規劃方案,當中更應按產業規劃的需要而制訂土地空間佈局,繼而展開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等專項規劃。

二、發揮自身優勢、引領珠江西岸發展。澳門是科技創新走廊中在珠江西岸的唯一中心城市,綱要對珠江西岸定位為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議以工業互聯網發展為切入點,利用澳門中葡經貿合作平台的固有優勢,以龐大的中國工業市場發展為引力,引入通過葡萄牙可接觸到的歐洲先進工業互聯網創新技術,推進珠江西岸大型企業集成創新、中小企業應用普及。

中澳聯動培育人才

三、深化中山澳門合作、建工業互聯網基地。配合綱要藍圖,中山市作為廣東省珠江西岸唯一的工業互聯網試點之利,建議以中山市翠亨新區的“粵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為試點,動員澳門所擁有的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前沿科研能力,結合傳統製造業,建設工業互聯網產學研成果轉化基地。

四、聯動眾創平台、培育專業人才。以港澳地區首個國家級眾創空間“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結合中葡青年創新創業交流中心,以及即將由行政長官和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見證的澳門與火炬中心的合作項目,融合特區與部委的優勢,建立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作為向珠江西岸城市提供國際級水準的工業互聯網管理及應用、資訊安全、智慧製造方面的高端人才培訓中心。配合珠江西岸的工業互聯網產學研成果轉化基地發展,為人才提供實踐及再培育機會。

支持科普轉化成果

五、支持科普發展、提升科創氛圍。科普事業的產業化過程能讓科普更具生命力和影響力。深挖具專業水平、學術水平和具有權威性的科普信息本身的價值,集結澳門的優勢學科所取得研究成果或相關科普信息作為資料數據庫,通過產品化包裝,在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平台,將科普產品滲透到千家萬戶。打造富有澳門特色的科普素材,嘗試啟動科普產業化的新景象。

六、完善科創環境、以利成果轉化。推進科技金融有利發揮澳門藏富於民的優勢,利用投資渠道多元化,加速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此舉既切合綱要精神,同時也符合國家以創新點燃科技強國引擎的戰略要求。為便於科技成果轉化,並配合澳門發展智慧城市的部署,建議加大力度和速度研究在粵港澳大灣區制訂共融的技術標準、規範行業秩序,為科技成果轉化創造更佳條件。

發表於 區域, 科學技術, 粵港澳大灣區 | 發表迴響

崔世平倡建珠西工業互聯網

崔世平

刊登於【澳門日報】2019-03-11 A01版 澳聞

邀歐洲創企落戶    利工業接軌國際

崔世平倡建珠西工業互聯網

【本報記者黃煒熊北京十日電】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崔世平建議利用澳門中葡經貿合作平台的固有優勢,以龐大的中國工業市場發展為引力,引入通過葡萄牙可接觸到的歐洲先進工業互聯網創新技術,推進珠西大型企業集成創新、中小企業應用普及。同時邀請歐洲的先進工業新創企業,落戶珠江西岸,藉此引入行業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及相關創新技術,有利我國工業互聯網與國際接軌。

粵澳示範區作試點

崔世平指出,配合中山市作為廣東省珠江西岸唯一的工業互聯網試點之利,建議以中山市翠亨新區的“粵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為啟動試點,配合澳門所擁有的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前沿科研能力,與當地高等院校及傳統製造企業合作建設工業互聯網產學研成果轉化基地。藉由中山地利之便,聯動澳門科研實力,培育服務於工業互聯網的新創企業,開發智能技術應用項目,促工業互聯網技術向珠江西岸各巿輻射,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

藉聯合港澳地區首個國家級眾創空間“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以及澳門與中山合作建立的“火炬國際會議中心”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作為向珠江西岸城巿提供具國際級水平的工業互聯網管理及應用、信息安全、智慧製造方面的高端人才培訓中心。配合工業互聯網產學研成果轉化基地發展,為人才提供實踐及再培育機會,緩解珠江西岸多元人才不足、缺乏國際化觸角、開發力量較薄弱的困境,為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奠定人才供求基礎。

推澳面向國際基地

同時,建議參考“總部經濟”模式引入國際智能製造創新合作項目落戶澳門,聯合珠江西岸製造產業帶作為研發、生產中心,推動澳門成為珠西科技產業帶面向國際門戶的總部基地、與國際接軌的“一帶一路”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並將澳門建設為以數字創意為主導的知識產權交易平台、智慧城巿體驗中心、科技與文化融合基地,成為珠西地帶製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的科技創新核心、科研成果轉化示範區,實現澳門產業多元化目標。

發表於 人大, 創新創業, 區域, 工商發展 | 發表迴響

崔世平倡統籌灣區科創建設

崔世平

刊登於【澳門日報】2019-03-07 B01版 澳聞

訂頂層方案精準規劃制訂發展方向

崔世平倡統籌灣區科創建設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副團長崔世平在全體會議上發言,建議謀定頂層方案、後動精準規劃;發揮自身優勢、引領珠西發展;支持科普發展、提升科創氛圍,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揮澳門作用。

灣區城市加強溝通

崔世平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獲重要篇幅,意義非凡。綱要指出,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必須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在“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和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工作中,對澳門的創新發展寄予厚望。

為達成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他建議成立中央牽頭、灣區政府參與的領導小組,盡快研究制訂整個大灣區的總體規劃方案,尤其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個部分,以確保發展方向、內容和日程的落實。同時,建議設立常設性的工作組,切實推進各階段的行動計劃,促進灣區各城市和兩個特區加強聯繫溝通,抓住關鍵合作環節,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澳建珠西科產總部

他表示,澳門是科技創新走廊中在珠江西岸的唯一城市,綱要對珠西定位為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建議以工業互聯網發展為切入點,利用澳門與葡語國家聯繫密切的優勢,引入葡萄牙可接觸到的歐洲先進工業創新技術,推進珠江西岸大型企業集成創新、中小企業應用普及。加上澳門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關鍵技術的科研能力,以及澳門自由港和低稅制的優勢,推動澳門成為珠江西岸科技產業的總部。此外,通過建設以數字創意為主導的知識產權交易平台、智慧城市體驗中心、科技與文化融合基地,這個科技創新的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將有助澳門成為珠江西岸地區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科技創新核心,實現澳門產業多元化。

推科普育高端人才

他認為科技發展重要,科普發展同樣重要。在啟迪民智方面,澳門習慣以社團推動政策,建議將對澳門科技發展的支持延伸至科普社團,允許內地科技部門、團體與澳門對口單位合作的科普教育項目資金同樣享受跨境使用的便利政策。談到跨境便利化政策,進一步建議為科技與科普工作者跨境交流提供更便利的簽註政策。比如可通過特區政府與內地有關部門對口溝通,通報有關活動清單或邀請人員名單,由內地主管部門統一為相關人員報備辦理簽註。希望通過上述系列措施,能提高青少年人對科創的興趣,促進莘莘學子選擇科創發展,實現高端人才多元化、科普教育產業化。

他表示,新時代的澳門必須加快科技發展,增強高端科研培育平台實力、加速產學研創新成果轉化,通過推廣科普教育層次多元化,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揮力量,為澳門產業多元化引進新動能。

發表於 人大, 創新創業, 教育, 科學技術 | 發表迴響

崔世平籲產學研轉化科技成果

崔世平

崔世平形容澳大的前沿科技已揚威國際(資料圖片)

刊登於【澳門日報】2019-02-26 B01版 澳聞

本澳前沿科技研究成績突出

崔世平籲產學研轉化科技成果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提出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但不少人疑惑產業單一的澳門,何時與科創扯上關係?是否有資格成為科創走廊一員?

澳門日報記者 黃煒熊 林嘉慧 趙歌盈 報道

澳具科創育才土壤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崔世平認為澳人不應妄自菲薄,事實上,本澳在前沿科技上已有所成績,尤其是前沿芯片的研究,並不失禮,未來應透過產學研結合,轉化成科技成果,創造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的重要突破口。

本澳現時擁有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是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崔世平認為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提供了非常先導的空間,讓人才成長。加上日前公佈了與國家人社部合作推動澳門青年學者計劃,希望吸引有能力的博士後來澳工作,相信讓有能力的人才參與澳門重點實驗室,能起更大作用;同時可起到鯰魚效應,在與周圍學生互相交流及推動中,碰撞擦出新火花。

崔世平稱:“經常講澳門產業單一,但前沿科技其實已多元,只是這部分未必咁多人關心,故仍覺得澳門好落後。”若經濟能與產學研結合,令研究團隊能轉化成商業社會產品,就可令產業多元健康發展。例如芯片是全球需要的事物,而且一段時間內都不會衰落,已有一批年輕人及學者為澳門打下基礎。至於何時享受成果,就要各方繼續努力。

肩負珠西科創重任

他介紹,在國際固態電路峰會上,澳門大學由一一年至今,一直取得良好成績,甚至壓過內地與香港,科研實力越來越強,由最初的一百八十納米芯片,發展至今僅二十八納米,越做越細。透過前沿科技殺出一條新路,才能讓應用科技搭乘快班車,“因為無前沿科技就做唔到應用科技,就無法由成果轉化為產業,自然會被人牽住走。”

他認為澳門在科創走廊中並非沒有任何機會,而是可以承擔的。作為四個核心城市,要令科創走廊由東岸更有效延伸至西岸,澳門將在發展空間中擔當更重要的角色,要成為珠西地區科技創新發展的新基地、新高地。“東邊已有底子,澳門能否搭上快車,成為西岸一員及核心重點基地,這就是我們要回應國家、回答自己,讓世界認識澳門的一個契機;若能成功將元素轉化為產業,相信能對經濟貢獻有另一番景象,踏上很高的新台階。好似韓國三星改變了世界對韓國的看法,內地華為亦改變了世界對中國的看法,我哋現時的研發力量如何產學研三位一體結合,從而成為適度多元中的核心內容,可能十年後澳門就不是簡單的娛樂城市,而係創新城市,這才是澳門人熱切期待的東西。”

合適部門統籌力量

他相信在國家重點實驗室、特區政府支持下,更多研發平台、創新專利項目的申請人、人才跨境運用發展等,結合產學研合作,加快創新驅動的構建,會成為本澳未來五至十年取之不盡的資源。但政府在創新方面的資源投放需要更有效率,特別是吸引人才來澳貢獻方面。

至於本澳需否仿傚香港設立創新及科技局?崔世平形容頂層設計是關鍵,必須有統籌的政府部門,才能更精準發力,朝有關方向發展,“但現時各自努力,分散不同領域推動,技術領域、經濟領域、教育領域都有交叉,如何形成合力都是非常有價值的研究課題。”

發表於 創新創業, 科學技術 | 已標籤 , | 發表迴響

綠化城巿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昨天正式發佈,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巿群框架將逐步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重大要點。《綱要》的發展目標明確指出在2022年建立綠色智慧節能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巿。現時,大灣區中9市已全部建成國家森林城市,「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已具雛形,為粵港澳大灣區全面建設構建了生態安全新格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巿群的一員,澳門自然生態保育工作及綠林發展規劃亦不容忽視。

澳門的城市面貌隨各項公共設施的建設而產生莫大的變化,在城市進行重整和長遠規劃之際,為平衡經濟發展與自然保育兩者關係帶來挑戰。在政府的《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中,提出由“優化宜居宜遊環境”、“推進節約循環社會”及“融入綠色優質區域”為3大規劃主線,並以11項規劃綠指標作為引領,全面展開環境保護工作。當中最能直觀了解澳門的綠化程度的綠指標「城市綠地率」,是以計算除水面以外的休閒遊憩綠地、道路交通綠地、苗圃生產綠地、生態保護綠地等面積合佔城市總面積的比率。據巿政署網站資訊,澳門2010年的綠化面積約12.4平方公里,佔全澳土地面積的41.7%,相關數據之後未有任何更新。使得相關《規劃》的2012年、2016年的執行評估報告中,「城市綠地率」綠指標資料從缺,無法反映規劃的執行情況。為此,本人有以下建議:

建議一、全面掌握綠林資源。建議政府儘快補充相關城巿綠地率資料的空白,讓公共部門、巿民更清晰了解本澳的綠化狀況。尤其是近年人口及經濟的大幅增長,社會發展用地需求加大,使維持綠地面積存在重大壓力,正確掌握環境資訊才可進一步探討綠色發展政策。

建議二、細化綠色發展目標。借鏡「國家森林城巿」的評鑑標準,建立適用於本澳的全面性綠化指標,除城巿綠地率外,可一併考慮街道綠化、生態廊道建設、水岸綠化等項目,清晰長遠城巿綠化目標。尤其即將大興土木的填海新區,藉此新城規劃的時機為巿民創設宜居綠色環境。

建議三、訂定建築綠化標準。建議當局加強研究以“垂直綠化”方法增加城巿綠化覆蓋率,從而豐富城巿綠化元素,並輔以適當的政策性法令法規,實踐《規劃》中的立體綠化、屋頂綠化構思,從而提高土地使用率幾近飽和的澳門半島的綠化面積比例。想必也能相對紓緩溫室效應、熱島效應的影響。

生態保育是長久恆常的工作,綠色理念靠身體力行的實踐,希望政府透過系統化的綠化城巿建設,進一步引領澳門加快融入大灣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建設。

發表於 城規, 環保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