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專項基金促進融入大灣區發展

大灣區發展規劃體現了推動港澳和內地合作共贏的國家意志及宏偉決心,是中央為讓澳門融入國家發展,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而度身訂做的重要舉措。過往粵港澳三地已成功建立“粵澳合作聯席會議”、“粵港合作聯席會議”、“港澳合作高層會議”等暢通的政府間聯絡合作機制。現在更有國務院主動牽頭設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穩步落實《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與《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所定立的目標和任務。在融入國家發展、推進大灣區融合的建設,對澳門而言是重大和具有深遠意義的歷史工程。

《規劃綱要》當中共有49項內容直接面向澳門,並將澳門列為大灣區發展建設的4個「中心城市」之一,使其具有「核心引擎」地位,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這無疑體現了國家對澳門的高度信任和期待。為響應《規劃綱要》所賦予的歷史任務,政府應積極讓國家看到澳門為建設大灣區工作作出貢獻的決心,當中比較清晰直接、容易量化的一個方法就是資金投入。在坐擁近5700億儲備的穏健基礎上,政府曾表示將於下半年成立澳門投資發展基金,以獨立公有公司實體市場化、商業化投資模式運作,投資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中的多個項目,藉大灣區實現多元經濟、多元就業,讓澳門未來健康發展。其實如果將部分資金投放在提升澳門自身競爭力當中,亦是十分值得大家思考和支持的。因此,本人有以下建議:

一、提升青創生命力方面。建議政府組織創投基金,帶領激發和吸引更多本地甚至外地的私營機構、風險投資者以至願意投資在本地企業身上的澳門百姓等民間資金,抱團共同為創新創意企業搭橋搭梯。通過充分利用風投基金的商業觸覺,為具潛力的青創企業融資提供方便。目前一些初創項目在前種子期和種子期,透過特區政府及科技發展基金的支持,可獲得一定的資助。唯所需投資額將隨著項目發展、開拓巿場促進企業成長而遞增,當進入前A輪、A輪投資期時,面對投資資金不足的情況普遍。這項基金就可以發揮重要作用,讓大灣區科技產業逐步將創新科技和創新金融的深度融合,進一步締造充滿活力的創業的企業文化,又可為投資的人士和機構拓展投資渠道,相得益彰。

二、着力培育科創人才方面。《規劃綱要》中倡議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鼓勵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正正體現了學術交流不應受地域限制,多互動共進步是所有科研人員樂於見到的成果。澳門作為落實“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載體之一,建議政府壯大教育基金推動澳門科研機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於大灣區建立分支機構,鼓勵大灣區科研成果分享和轉化、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促進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更可以賦給予本地莘莘學子有更大的空間,更多的機會提升技能、貢獻所長,加快融入大灣區的全面發展。

發表於 創新創業, 工商發展, 教育, 粵港澳大灣區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無綫新聞報導澳門青年創孵中心

澳門青年創孵中心董事長崔世平(新聞片段截圖)

刊登於【無綫新聞網站】2019-05-22

澳門有一個青年創孵中心,去年獲國家科技部認可,成為港澳地區首個「國家級眾創空間」。除了讓澳門年輕人有機會到內地和葡語系國家創業外,亦提供資源給外地的項目進入澳門市場。

二十四歲的家文前年大學畢業後,和朋友研發一個AR項目,在不同的創業比賽獲獎,之後成立公司協助企業營銷。

創科設計公司總經理蔣家文表示︰「包括會展、餐飲業和旅遊業等,我們嘗試利用AR技術,去讓我們的客戶在過程中,可以看到看不到的東西,例如像真的食物,或者在現場可以玩一些互動的體驗。」

公司一年前遷入位於澳門新口岸區的青年創業孵化中心,中心2015年成立,是澳門唯一24小時營運的創業平台,面積1300平方米,有共用辦公空間、演講廳和路演廳。

中心亦特別預留了一個私隱空間給大家用,這個箱有隔音效果,大家如果在裡面談生意,或者有甚麼商業機密,都不用擔心被人聽到。

中心去年獲國家科技部認可,成為港澳地區首個「國家級眾創空間」,設有專業諮詢、培訓指導、專家顧問、路演推介、投資對接等創業服務,目前有超過150個本地項目進駐。早前中心亦推出新的採購計劃,為創業者穿針引線。

蔣家文說︰「讓我們團隊可以和澳門本地的大型企業不同部門的人士,可以直接面對面地介紹我們AR的產品服務,效果亦很實際和快捷。」

為了發揮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優勢,中心在中山和葡萄牙里斯本均建立「澳門互動區」的平台。以及與東莞、珠海橫琴、廣州南沙等大灣區城市的創孵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協助澳門及內地創業青年「走出去」葡語國家,亦推動葡語國家的項目經澳門「走進來」內地市場。

澳門青年創孵中心董事長崔世平指出︰「只要他願意拿著他的概念,跑到來澳門以至中山,或者其他我們的合作點時,他也可以通過服務互換、通過這個互動區的運作,都可以把他們產品和服務得到推廣。」

中心每年舉行創業大賽,優秀項目有機會到葡國參加培訓計劃,以及參加國際創業賽。

崔世平稱︰「我們覺得其實更關鍵的是,不但讓他們在澳門有展示他們的產品和服務的機會,讓他們在國際上以及國家內都可以享受到這些機會,讓他們有能力爭勝。」

今年中心會深化與中山的合作,位於中山火炬開發區的澳中致遠火炬創新園預計年底建成,將打造成粵澳兩地青年創新創業,中小企業合作等方面的共同合作平台。

發表於 創新創業, 粵港澳大灣區 | 發表迴響

塑料污染難逆轉,減塑減廢不可怠

塑膠的發明為人類社會帶來了各種便利,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與此同時,塑料垃圾的不善處理卻為環境帶來巨大的污染難題。根據世界銀行報告指出,2016年的全球固體垃圾總量共20.1億噸,其中產生塑料垃圾佔固體垃圾總量的12%。塑料在自然環境下難以分解、甚至不能分解的特性,嚴重污染生態系統,隨處棄置更令陸地和海洋都成為巨型垃圾筒。

近數個月以來,接連在印尼、台灣、菲律賓等地都有鯨魚、海豚擱淺的消息,並且在其胃內都發現大量人造垃圾,甚至有超過40公斤的塑料垃圾,令塑料垃圾污染海洋生態環境的問題引起全球進一步關注。歐洲議會在3月27日正式通過禁塑法案,將自2021年起全面禁止歐盟國家使用吸管、餐具和棉花棒等一次性塑料製品。除了禁止使用十多種可拋棄的塑料製品,也鼓勵成員國减少使用塑料包裝,期望從改變經濟模式去影響全球塑料製品的使用習慣。據估算,若法案得以落實,污染歐洲海岸的垃圾將减少七成。

根據環保局《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2017-2026)》指出,澳門一年膠袋消耗量高達4.5億個,人均每日消耗2.2個膠袋,反映落實源頭減廢政策已逼在眉睫。蘊釀多年的「膠袋徵費」政策,在上月正式以《限制提供塑膠袋》法律草案送交立法會,當中政府建議零售商提供塑膠袋時必須收取價金,希望藉此鼓勵居民自備購物袋以減少塑膠袋的使用量。用者自付的「膠袋徵費」政策僅為展開減塑行動的第一步,如何達到更有效的減塑目標,還待政府及廣大巿民共同探索可行方法。為此,本人有以下建議:

建議一、認清問題癥結。根據去年外地的一項研究報導,綜合而言,如將樽裝汽水改以玻璃樽包裝,運輸過程中將消耗多40%的能源,成本亦貴5倍。一般超巿農產品都以保鮮膠膜包裝,不但提升衛生程度更延長了蔬菜的保存期限,據研究可減省75%的食物浪費。因此,禁塑限塑規定並不能一刀切,其他的替代品亦會引起連串的能耗及浪費,政府應清晰本澳的環保發展的總體目標及作出通盤的綜合規劃,並向大家介紹。

建議二、建立循環使用意識。「膠袋徵費」政策仍是一種推動行為改變的措施,不論最終收費金額定價多少,其目的並非要為商家謀取盈利或故意為立法而立法,而是透過增加使用成本令巿民的循環使用意識增強。不論是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的消耗品,多次循環使用都有助減低能耗,因此當局應加強鼓勵重覆使用膠袋或其他環保袋的宣傳及教育力度,讓法案在正式出台時能有效落地,讓巿民提早適應減少領取膠袋的習慣。

建議三、研發長效機制。建議政府可推出獎勵或傾斜措施鼓勵發展可降解塑膠的科技研究,並由科技基金、大學基金等渠道予以資助相關創新研發項目成果轉化。藉聯動“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的創新力量,為解決塑膠問題提供有力支撐,推動以科創成果造福社會,為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交出澳門方案,共同守護我們僅有唯一的地球。

發表於 環保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加快工業振興助力產業多元

為推動經濟產業適度多元,減輕對博彩收入的依賴,政府在《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 (2016-2020)》中,明確提出要推動傳統加工業開拓轉型,以打造「澳門製造」、「澳門創意」的工業品牌,豐富本澳工業的內涵。2017年初,特區政府公佈了《澳門工業重新定位研究》結果,並計劃實施多項優惠政策,藉以擺脫澳門製造業結構單一和對外高度依存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加速澳門工業重新定位及轉型步伐,扶持廠商在巿場適度多元化及經營環境轉變的挑戰中穩步前行,持續提升澳門工業的競爭力,長遠有利推動澳門整體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據聞政府與業界的共識是以製藥業、食品加工業及珠寶金飾業等為切入點,循序漸進地推動本澳製造業升級轉型,將資源優先投放到附加價值較高的產業,繼續推動高端服裝製造業,並繼續發掘適合澳門的新興產業。近年,政府把經濟發展基調定在以“會議為先”的會展業、中醫藥業、特色金融業等新興產業為主要目標,加上最近國家正式賦予澳門建設中醫藥科技産業發展平台的新任務,當局未來的“工業振興”工作與傳統工業改革創新的經濟主基調該如何互動,在整體經濟產業的非博彩元素中工業佔比目標是多少,這方面還有待政府多作說明。為此,本人有以下建議:

建議一、闊別廿三年的工展會終於在去年九月復辦,吸引共有一百三十多家參展商、擺設近二百個展位、近95000人入場,場面盛況空前。其中,更特設有由本澳高等學院聯合展示的產品科研及設計成果展示區,展現了創新工業的發展潛力,為本澳工業振興事業的重新起步帶來了良好的引子。建議繼續定期舉辦工展會,把握這良好勢頭並適時加大對業界的支持,加速本澳特色工業新品牌的誕生。

建議二、《第1/86/M號法律》有關工業政策範圍的稅務鼓勵,旨在對加工工業或相關投資者,給予有關工業用途的物業轉移享有50%至100%的物業轉移印花稅優惠。建議配合現代工業升級轉型的需求,更新這20多年未有修改的工業政策範圍,以推動業界對新工業方向加強投資發展。

建議三、澳門土地資源短缺租金成本高昂,舊式工廈的設計及配套亦未必能配合現代工業的要求,使有意在澳擴展的廠商面臨財務及實務的困難及壓力。建議政府在草擬中的《總體規劃》明確從土地「用途」、「佈局」兩方面劃出工業用地,使業界從城巿規劃的頂層設計上,體現政府鼓勵工業再振興的基礎條件創設有利條件的遠景。

發表於 工商發展, 未分類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與澳門未來”交流座談會圓滿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與澳門未來交流座談會嘉賓合照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與澳門未來交流座談會圓滿舉行

刊登於【澳門特別行政區新聞局網站】2019-03-19

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與澳門未來”交流座談會於2019年3月19日假澳門旅遊塔舉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何厚鏵、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傅自應、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沈蓓莉等出席座談會。行政長官、外交公署特派員以及與會官員均全程參與了座談會,認真聽取了各專家學者、業界與社團代表的建議。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的公佈與實施,給澳門特區的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為向澳門社會傳達《規劃綱要》的意義和內容,調動社會各界參與大灣區建設的積極性,澳門特區政府按計劃陸續舉辦相關宣講活動。

此次座談會以“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實現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為主題,邀請內地知名學者和本地專家學者、業界與社團代表等逾250人參會,期望共同就澳門在大灣區發展建設中如何發揮獨特作用,擔當國家賦予的時代使命,集思廣益、建言獻策。

崔世安在致辭時指出,《規劃綱要》將澳門納入國家戰略並賦予澳門在新時代下更重要的使命,這既是中央對我們的信任,也是中央對我們的一種鞭策。我們要利用自己的優勢,真正起到“核心引擎”的作用,從而更有成效地參與大灣區發展建設,並在此過程中切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確立澳門在大灣區中的“中心城巿”的地位,從而最終實現國家對澳門“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的定位。

傅自應致辭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澳門未來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是前所未有的,建議澳門應當牢牢把握歷史機遇,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充分發揮獨特優勢,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挖掘整合現有資源,不斷深化區域合作,聚焦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改善民生的條件。

座談會分為主旨發言與專題發言兩部分。主旨發言嘉賓包括澳門立法會議員、澳門城市規劃學會會長崔世平、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部長王福強。三位專家對《規劃綱要》與澳門發展的緊密關係分別進行闡述。

崔世平從如何推動澳門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中發揮作用出發,建議謀定頂層方案、後動精準規劃,發揮自身優勢、引領珠江西岸發展,深化中山澳門合作、建工業互聯網基地,聯動眾創平台、培育專業人才,支持科普發展、提升科創氛圍,以及完善科創環境、以利成果轉化。

曲建從國際供應鏈重組的角度探討大灣區戰略發展,指出大灣區戰略是粵港澳合作的3.0版本,將以科技創新為重點,建議澳門通過自身填海造地和在外市建設 “飛地” ,延伸澳門的科技創新鏈條,提高澳門科技產業空間發展的能力,藉此參與融入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實現澳門經濟適度多元。

王福強從跨區域發展、開放水平、發展動力與戰略功能的角度解讀大灣區戰略,建議澳門應通過做強做大自身旅遊休閒產業,主動整合大灣區旅遊資源,打好文化牌、科創牌,發展好特色金融產業,紮實推進產業適度多元,同時堅持合作平台選擇以橫琴優先,適度發展飛地經濟,發展海洋經濟,爭取中央政府支持。

專題發言部分,各與會專家學者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出發,為澳門如何善用《規劃綱要》參與大灣區建設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澳門立法會議員、澳門工程師學會會長胡祖杰建議,可在符合橫琴城市規劃建設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探索實行澳門與橫琴兩地政府在加速共建民生工程的同時,抓緊由澳門專業人士和企業參與民生專項開發和管理。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表示,只有“以民為本”才能最終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當中需關注澳門社會福利和服務能否延伸至大灣區,未來粵港澳三地人員的往來、通關模式是否便捷高效,大灣區交通基建能否互聯互通。

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院長王一濤建議,應以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為科技創新平台,以世界休閒旅遊中心形成國際展示平台,以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為重大創新載體,合力建設澳門中醫藥科技產業平台。

澳門立法會議員、思路智庫會長馬志成表示,澳門應借助優勢,協助大灣區打造具全球競爭力的營商體系,推動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人員貨物往來便利化,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並擴大對外開放,推動產業及人員“引進來,走出去”。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穗港澳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光南指出,大灣區發展更多是代表着現在的規模和未來的潛力,而各市既有合作也有競爭,未來的合作模式、人貨通關、現代服務和人才建設等均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澳門立法會議員、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建議,可考慮把現有服務於中葡經貿合作的資源網絡和經驗集中注入中葡產業園區,同時加強大灣區城市與澳門高校合作,不斷滿足園區開展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需要。

澳門立法會議員、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表

示,澳門應找準“國家所需,澳門所長”、“澳門所需,灣區所長”兩者的有機結合,服務灣區、貢獻灣區的同時,探索澳門如何在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汲取更多養份。

澳門旅遊學院院長黃竹君指出,澳門旅遊業高端設施、高端管理人才、國際化管理團隊都是澳門發展旅遊教育的重要資源,業界支持更為旅遊教育提供實踐場所,產學緊密結合有利澳門建設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

發表於 粵港澳大灣區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