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請政府與工商界為引客重臨做好準備

久旱後的甘露,比什麼都有意思。內地與澳門經過多月嚴以律己的生活態度和上天的眷顧,新冠疫情在內地和本澳都得到較好的緩息。終於可恢復不用隔離全國通行的澳門,就由賀特首率隊前往北京拜訪多個部委揭開序幕,為下一浪的澳門發展,打通脈絡,注入新力量。此乃澳門之福。

隨着內地居民入境澳門的隔離措施獲得豁免,團體和個人旅遊簽注的恢復,為經濟各個領域,包括商、貿、展、會、購、遊、食等行業重振生機創造了條件。相信超低發病率且安全的澳門對旅客重遊具相當的吸引力。

然而,近月內地多個城市接連發現經國際冷鏈物流輸入的冷凍食品包裝上,檢測到新冠病毒的存在。冷鏈運輸體系中牽涉由食品加工、冷庫冷藏、集裝船運等多個環節,但由於病毒在低溫下可以存活很長時間,因此病毒完全是可以被跨國轉運的。市政署因應上述情況,已擴大新冠病毒核酸篩查工作。相對出入境人士進行一個不漏的核酸篩查工作,貨物篩檢以取樣抽查的方式進行,當冷凍食品發散至銷售市場,漏網之魚仍有可能經人員接觸而有擴散病毒的風險。因此,本人對防疫工作有以下建議:

一、內地赴澳門“自由行”有序恢復,澳門與內地政府亦設有“熔斷機制”以防範疫情的大規模反彈。在逐步開放旅客入境之際,建議政府應詳細考慮若出現本地個別案例時的應對措施,盡可能使熔斷機制不局限於一個確診就即熔斷,成為零和格局。

二、由於熔斷的影響極大,貨物的檢測及追踪必須高度重視。建議政府一方面嚴格把關抽樣檢查,適度擴大檢查密度,另一方面儘快研究以二維碼追蹤等方式掌握貨物進入市場後的動向,避免受殘留病毒污染的貨物進一步在市場中流轉。以掌握感染源頭追蹤,降低社區零的突破的風險,換取經濟復甦的持續性。小本博大利,何樂而不為。

三、建議政府建立企業工作環境的風險評估機制。根據評估機制訂定企業防疫工作指引,尤其明確船運業、服務業、飲食業、零售業、會展業、娛樂休閒設施等的消毒工作的操作及頻率、人流限制措施、定員密度、核酸檢測等要求。務求讓澳門市民、企業、員工及旅客都能安心迎接旅遊業的重啟。

發表於 公共行政, 工商發展, 民生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修法及宣傳雙管齊下 推動分層樓宇更安全

  2018年底,幸運閣地舖的超市火警事件仍記憶猶新。早前,幸運閣商場因電力裝置老化又再次引致火災,萬幸的是兩次事件並無釀成人命傷亡,但是就影響地舖及兩幢大廈共五百多戶停水停電兩日。此外,去年4月金海山花園因電錶房短路引發火警;10月的廣福祥大火,大廈消防喉管卻無法供水等等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為高樓齡大廈公共設施的安全維護工作敲響警鐘,我們必須及早正視問題的根本!


  第14/2017號法律《分層建築物共同部分的管理法律制度》自2018年生效以來,政府部門、物管公司、社團等都積極地宣傳和協助業主們成立大廈管理委員會。儘管如此,順利設立大廈管委會的樓宇仍屬少數。根據該法第39條的規定,「管理機關成員由分層建築物所有人大會選出」,所以,只有當大廈業主們有共同意願成立業主會,且成功依法召開“大會”,才可在會議中選出管理機關的成員。目前,對於推動大廈成立業主會既無法制誘因亦無時間或罰則壓力,使有關法律成效未能彰顯。當遇上需要住戶出資修繕的公共設備工程時,僅靠物業管理公司處理大廈設施管理事宜,客觀上更是難以執行。每戶承擔公共安全的責任宣傳不足,想作出承擔的小業主亦無能為力,因此,如何有效地組織業主們共同承擔維修工作,是問題的關鍵。


  基於處理樓宇設施安全隱患的必要性、設立大廈管理委員會的重要性及適時性,鄭重建議政府及早加強宣傳和把握修法的時機,以早日拆解樓宇老化的計時炸彈。


  一是建議加強向市民宣傳公共系統老化所潛在的風險。尤其應細化意外發生的可能情況,讓業主們理解,不論水電、消防、升降機、外牆等設施的日常維護,均與他們的人身安全有著密切關係,以提升共同承擔的義務意識。繼而鼓勵推動大廈管委會跟進維修,及持續宣講共同維護大廈設施的重要性。


  二是建議對樓宇設立大廈管委會按時限作出鼓勵。《分層建築物共同部分的管理法律制度》規定於生效三年後進行檢討,建議政府在研究修法時,考慮對樓宇成立管委會引入時限規定,對限時內成功籌組管委會的大廈作出鼓勵,例如可以更優惠的條件參與樓宇維修基金計劃。相應地,對未能按時限籌組管委會且發生公共安全事故的業主們,以有積極作用的方式,使其增加維護公共安全的責任意識。

發表於 民生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引入海綿城市概念 建設安全的都市更新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及區域性的極端氣候常態化,未來澳門要面對洪澇、颱風以及暴雨的強度愈趨增強的情況。早前在回應水浸問題的口頭質詢時,羅司長指出,澳門路面幾乎全部都是水泥地,雨水無法由地面吸收,全部都必須通過渠網排出大海,要做到完全不水浸是有一定的難度。正因為快速的都市化發展,澳門的綠化地愈來愈少的同時,根據沿用幾十年的標準設計的舊區渠網排水系統,已不能夠應付近年成為常態的強降雨,使得近年經常發生“落一陣雨就水浸”的情況。

  為面對愈趨嚴重的水環境風險和挑戰,近年來,“海綿城市”的雨水管理系統概念,即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將地表水有效在地下貯存和再利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如美國、英國、澳洲、日本、香港、台灣,而在我國境內有30個城市都廣為採納。主要是以建設地面綠化、吸水路面、接駁地下貯水系統等水生態基建系統,令下雨時可做到吸水、蓄水、滲水、淨水,並促進雨水的再利用,具體的工程概念就不在此展開。

  在大灣區的廣州南沙就有一個例子。當地明珠灣起步區以“五十年一遇,廿四小時暴雨不成災”的標準,配合“大海綿+小海綿”融合的建設思路,通過打造生態提防來抵禦風暴潮對堤岸的衝擊力;並以生態草坡、下沉式綠地、屋頂綠化等項目,推動了城市防洪工程與休閒親水濱海景觀的相結合。而在台北,去年起對具一定規模的新建建築物增加設置透水、保水、滯洪設施的要求,使建築物設計時必須考慮雨水滯留的條件,為市區內增加緩衝及收集雨水功能。

  為強化本澳應對未來海平面上升、極端暴雨等自然現象和災害的防浸適應力,鄭重向特區政府作以下建議,一是政府在規劃都市更新的時候,引入“海綿城市”的概念,訂立清晰的蓄水綠地佈局、生態廊道、建築綠化等目標。二是建議當局以適當的鼓勵性法令法規,推動透水路面、屋頂綠化、建築物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統等項目的實踐。三是疏理過去多年的降雨數據並檢討沿用多年的下水道網設計的標準,及時作出調整。四是加大力度和頻率對下水道、集水井、分流井、視察井和接戶井等清理。通過多措並舉,力求達到政府、民眾、企業共同協力防災工作,為澳門建設安全城市的目標創設更好的條件。

發表於 區域, 城規, 未分類, 民生 | 已標籤 | 發表迴響

崔世平:續建科創平台助澳多元

刊登於【澳門日報】2020-06-02 B08版 澳聞

去年七月,全國政協副主席、 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在崔世平陪同 下到創孵中心了解青創發展。
崔世平冀為青創多搭台、多鋪路。
崔世平

獲全國創新爭先獎體現國家支持

崔世平:續建科創平台助澳多元

【本報消息】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得主、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董事長崔世平認為,獎項反映國家對澳門科技進步的支持,堅定了澳門以創新推動經濟多元發展的信心。本澳的科創基礎仍需持續鞏固,未來將爭取整合各方資源,銳意打造更多平台,為科研和科普創造更有利條件,帶動和激發澳門創新創業的活力與氛圍。

全天候協助雙創者

“全國創新爭先獎”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頒發,是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後又一重要科技獎項。該獎每三年評選一次,崔世平因積極推動澳門科創、科普和創新發展,長期在科技創新創業和社會服務第一線貢獻突出而得獎。崔世平對獲獎感到榮幸,體現中央及特區政府對本澳科創事業的大力支持,乃創新科技界共同努力的成果。自經濟局決定將創孵中心委託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營運後,他便思量如何佈局構建以服務雙創者為先、全鏈條式、貫通內地及葡語系國家的服務平台。中心首創三百六十五日、廿四小時運營的模式,服務全職及兼職創業者。因深知創業者期盼促成生意,轉化盈利,於是創辦促成採購商和青創會員B2B轉化的“創孵ProQ盟”路演及商業對接平台。每年恆常舉辦的“澳中致遠”創新創業大賽,搭建接軌五大國際級創業大賽的“黃金賽道”,其中一個主攻新材料硬科技的創新項目,在阿里巴巴諸神之戰大賽中勇奪全球總冠軍,向國際展示了澳門創新者的實力,鼓舞更多本地年輕人投身科創領域。一八年創孵中心獲科技部授牌成為港澳首個國家級眾創空間,是對中心努力的積極肯定。

澳科創基礎需鞏固

從科普、科研到科創,今天澳門的科技及創新正有序發展。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成、中國科協與澳門特區政府科技交流合作委員會成立、中國科技峰會長期落戶澳門、透過澳門青年學者人才計劃促成首期三十名博士後順利落戶內地,均是科技同仁攜手打造的結晶,他由衷感謝科研創新先驅們的無私奉獻。難忘一段段與本澳科技教育工作者並肩奮進的經歷:主編澳門首份本地編撰小學常識教材,親自邀請五十多名院士為近萬名澳門居民和學生主講科普講座,一點一滴提升普羅大眾的科學素養,為科研、科創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為澳門科協現屆會長,崔世平有感本澳的科創基礎仍需持續鞏固,今後將持續爭取整合各方資源,為科研和科普創造有利條件,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科創平台,讓澳門把握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機遇,推動澳門經濟創新發展。在創新創業領域,發揮創孵中心作為首個境外國家級眾創空間的優勢,全力優化路演商業對接平台,為創業者提供跨界交流及投融資對接的機會,激發雙創活力。

發表於 工商發展, 科學技術 | 發表迴響

崔世平邵漢彬獲全國創新爭先獎

刊登於【澳門日報】2020-06-01 A03版 澳聞

崔世平
邵漢彬
萬鋼於大會上致詞

    【本報消息】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合辦的“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獎勵大會”,五月三十日藉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當天在京舉行。澳門科協會長、青創孵化中心董事長崔世平及澳門科學館館長邵漢彬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狀”。至此,澳門累計共四人獲此殊榮,前三年得獎者為劉良、楊志新。

    國家重視科創人才

    大會以“科技為民、奮鬥有我”為主題,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主持大會。萬鋼致詞表示,“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袁隆平、鍾南山、葉培建等廿五位科技界代表回信,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對科技人才的關心關懷。廣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砥礪創新爭先、奮鬥建功,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匯聚磅礴力量。

    獲頒“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的崔世平以科教強澳為己任,先後擔任澳門科協理事長、會長,城規學會會長、中國科協全委會委員等科技範疇職位。長期在一線親自謀劃、部署和推動澳門科創、科學普及和創新工作。同時推動創新創業融入國家,走向國際舞台,為澳門可持續發展尤其科普及社會服務等方面作出卓越貢獻。

    邵漢彬擔任澳門科學館館長期間,以推動青少年科普教育為使命,以培育科普人才、加深青少年對國家發展的認識及對國家科技成就的自豪感為目標;疫情期間致力推動科普防疫及在線教育資源平台,促成線上線下新模式科普活動。

    “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周期為三年,每次表彰十個先進集體頒發全國創新爭先獎牌,表彰不超過三百名科技工作者並授予獎狀,其中貢獻突出者獲頒獎章並享受省部級表彰獎勵獲得者待遇。本屆評選特設“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專題,表彰為疫情防控鬥爭和決戰脫貧攻堅作出重要貢獻的科技工作者。

    獎近三百團隊個人

    本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評選產生十個獎牌獲獎團隊、廿八名獎章獲獎人選、二百五十八名獎狀獲獎人選。在京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現場參加會議,京外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通過視頻直播方式參會。評選工作由全國各個省和地區推薦,澳門科協作為澳門地區推薦單位,共推薦十位各界科技工作者和兩個團隊,評選工作獲中聯辦經濟部大力支持。

發表於 其他, 科學技術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