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路網設計以體現真正的智慧交通

澳門交通網絡層次雜亂、部分路段窄細崎嶇、永無止境的掘路及源源不絶的旅遊巴穿梭行駛使得主幹道經常大規模塞車。政府向來積極提倡改善巴士、的士等公共交通服務,並鼓勵巿民綠色出行,以建設步行系統、單車道、輕軌運輸等增加多元出行方法。事實上,影響本澳出行困難的最根本原因在於一些不合時宜、不合理的路網標記設計。我試舉出以下例子,一講大家就能明白

一、部份主幹道交通燈位結合斑馬線設置出現不合理現象,人車爭路導致車龍形成等問題時有發生,大大減低了行車效率。如高士德大馬路與高地烏街交界所設的兩個垂直方向斑馬線,行人都守秩序地過馬路時,車隊在此彎位停車等候行人過路,導致兩個方向的行車線同時擠塞。

二、本澳約八成道路均劃上黃實線,不論是巿民開車接載家中長幼或是的士司機為滿足乘客要求,駕駛者都可能要冒著違規上落客被罰的無奈。然而,如何判定什麼地方需要劃上黃實線或黃虛線,則是無從考究其科學依據。

為貫徹科學施政,政府提出建設「智慧交通」,將優化交通燈控制、道路監測、電子執法及大數據分析等舉措,目標提升城巿整體交通智慧化的建設及運行水準。但基於層次混亂的路網基礎上引入數據資料庫,是否就能有效改善硬件設計的缺憾?

為此本人有以下幾點建議:

建議一、澳門舊城區受城巿現況限制,應著重改善步行環境的硬件缺陷,使道路資源的利用效能最大化。建議當局應全面審視道路標線設置情況,以科學分析方法評估黃實線、黃虛線、斑馬線甚至交通燈的合理設置地點,減少主幹道因受多段交通燈號、行人斑馬線而影響行車暢順,並且以優化次要道路的步行系統逐漸形成「人車分路」的格局。

建議二、善用巴士站空間,研究將部份具條件的巴士站共用作的士上落客站的可行性。改變現時合法上落客位置少,提升巿民、旅客乘車點到點抵達目的地的直達率,避免司機、乘客求一時之便冒險違規,以科學設計體現真正的「宜行城巿」。

建議三、填海新城之交通規劃,應未雨綢繆做好新區路網分級的規劃,將主幹道和跨區的道路尺度設計為雙向多車道及具備日後擴充空間的車道系統,區內道路則佈以慢行系統,從一開始就鼓勵人車分路,讓綠色安全出行有單車的一份。並以開創性思維引入智能交通設備,以緊貼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令澳門成為真正的創新型智慧城巿。

關於 世平

崔世平博士: 現時主要擔任第十四屆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區政府建築、工程及城巿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等職務
本篇發表於 交通 並標籤為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