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灣區醫療 享受融合紅利

A07001.1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已列入國家層面的發展大計,澳門應當思考如何乘此機會助澳門城市可持續發展,讓澳門人在融入大灣區的歷史進程中既作貢獻,也分享到成果。常言道,“有健康就有一切”,故此,我們今天先從健康這方面探討

近年特區政府在公共醫療服務上投放大量資源,成功讓初級醫療服務普遍得到社會以至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同,可是澳門居民對提升專科醫療服務質量的訴求仍持續不斷。

奇難雜症罕見 醫護操練受限
一直以來,醫護業界乃至社會各界都希望強化本地醫生專業能力,這是社會共識,期間也有很多賢達出謀獻策,包括提出在大專院校內興建醫學院等建議,希望多培訓人才及提升業界水平,政府都經過認真分析和理智評估,仍未能找到一個突破性的結果,因為問題的癥結是在於澳門人口規模和結構。醫護人員要做到對常見專科病症可熟能生巧,對罕見病例做到見多識廣的機會都不多。因此,政府不斷在醫療設備上積極投放,亦無助改變公共醫療「設施先進,技術滯後」的現況,亦難以挽回部分居民對專科醫療服務缺乏的信心。

港深先試先行 為澳門展啟示
澳門可參考在深圳市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建設模式基礎上發展一套合適的澳門模式方案,透過投資醫療設施以促進區域合作的效果之餘,更有助提供一個澳門醫護團隊可大量操練的平台。通過澳門水平的待遇引入國內外一流醫生帶教本澳醫生,在大灣區6000萬人口的基礎上,相信病症接觸範圍及頻率遠比60萬人口的澳門多,為澳門的醫護團隊提供一個多見識和多訓練的精煉基地。

創建灣區醫院 促粵澳融合
現時特區政府正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展開一系列工作,我們建議以創新思維,在合適的灣區城市中研究建設能讓特區政府主導的高端大灣區醫療服務。當中地理位置適中、中期可享受深中通道紅利的最大受益者、並被定位為交通樞紐的中山市,現時正努力朝向“大健康”方向邁進,也是澳門人緣地緣相近、便於通達和交流密切灣區城市,可以是一個理想地點。通過設立醫院,有助對下一代澳門醫護人員作出培養,醫院設施也讓北上創業、就業的當代澳門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或術後康復人士,以及赴內地安享晚年的澳門人,提供如同在澳門的醫療服務及收費水平,同時,亦可為大灣區的兄弟城市的居民提供合理的收費服務,從而為促進澳門更快、更好、更強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建設優質生活圈發揮更大的澳門作用。

關於 世平

崔世平博士: 現時主要擔任第十四屆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區政府建築、工程及城巿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等職務
本篇發表於 區域, 醫療 並標籤為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