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不幸發生的嚴重旅遊巴意外致多人受傷,更導致被撞樓宇結構受損,引發社會反思大型旅遊巴在區內上落客亂像潛在的“安全隱患”,當局一定要吸取教訓,切實研究世遺景區交通規劃如何保障居民和旅客安全。
隨着澳門旅客量大增,中區尤其大三巴景區延伸出的旅遊片區,大量旅遊車輛每天在區內川流不息地行駛和停泊,引致區內道路普遍地嚴重堵車、空氣質素下降、路面交通環境複雜、區內居民出行和生活環境受影響等問題衍生,不單令區內居民感生活質素下降,而且旅客對本澳景區的印象都會大打扣折。
為接送大批旅客到大三巴景區,沿着高園街、同安街、連勝馬路、沙嘉都喇街、士多鳥拜斯大馬路、西墳馬路這個循環,都因這些旅遊巴而造成擠塞,部分旅遊巴會繞道賈伯樂提督街,此舉不僅無助舒緩沿線交通壓力,更加劇了區內道路的擠塞情況,而且上述道路多為單行線,大部分道路都設有巴士站,再加上區內有幾所學校和一間醫院,每日上午的出行高峰時段,大量的旅遊巴、公共巴士、以及區內接載子女上學的私人車輛同時湧入,百米範圍內每一個行車方向幾乎都被堵塞。執勤中的緊急車輛也直接受該區的交通情況影響,不利於保障市民生命安全,如遇上天雨日子,該區道路情況更幾近癱瘓。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今年6月新登記機動車數量按年下降,然而新登記的重型汽車數量相較去年同期不跌反升,可見本澳重型車輛增長仍然持續,交通壓力和安全隱憂亦會增加。綜觀國內外多個發展成熟的旅遊景區,尤其是位於舊區的旅遊景區,定必在景區外圍限制大型車輛進入,其實澳門路環媽祖文化村景點交通規劃也是採取類似的方式,大型旅遊巴只能到達景區外的停車區,鼓勵旅客徒步進入景點區。從外地不少案例可見,限制車輛進入景區的做法不僅有助減少交通意外發生,有效管理景區周邊秩序,更能帶動人流,促進景區附近一帶的商業活動。
2000年本人在《創意產業區規劃綱要研究》就曾提出關於望德堂附近的步行系統規劃方案,建議聖味基街、聖祿杞街、瘋堂新街、瘋堂斜巷和隆街的部分路段規劃為步行系統的組成部分,藉此連接荷蘭園正街一帶,通過大炮台迴廊引客到大炮台及大三巴,當時亦提出設置方便乘客上落區和停車場的重要性及佈局。時至今日,有關的構想仍然值得參考,尤其在訪澳旅客數量按年上升、澳門的交通境環日趨複雜、中區旅遊景區周邊秩序極待改善,有關當局在規劃步行系統時希望認真將望德堂一帶納入考量範圍,以配合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發展定位。
總括而言,為避免再發生類似的不幸事件,改善區內居民的生活質素,當局應全面檢討對旅遊巴的行駛、停泊、上落客的安排,並加緊研究望德堂區步行系統及周邊配套設的規劃,早日理順該區交通,還居民及旅客一個安全、清新的世遺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