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推文創 落地望德堂

上海的田子坊是著名老城舊區,也是集文創、休閒、零售、旅遊功能的步行街區。

上海的田子坊是著名老城舊區,也是集文創、休閒、零售、旅遊功能的步行街區。

近日資深文創工作者、文化諮詢委員會馬若龍委員向傳媒表示,建議當局將位於望德堂的瘋堂斜巷設為步行街,透過多渠道宣傳,配合該區已醖釀的文化藝術展覽及活動氣氛。我認為馬若龍委員的建議很有道理,其實多年來不少業界人士和文化愛好者的類似建議都此起彼落,此舉除吸引旅客進入望德堂區觀光消費之外,更重要是讓愛好文化創意的本地居民有個悠閒去處,務實工作的文創業界有個紮根成長的落腳點,亦可吸引更多著重文化的旅客到訪澳門

近年來,特區政府積極為文創業界在澳門尋找發展的載體,然而受眾多條件限制,多年來文創界只能零零碎碎在塔石廣場、草堆街的休閒區、官也街前地、南灣湖等地方辦起不定期、有限期和臨時性質的擺賣區,較成熟且曾設店於大三巴旅遊區的本地文創店也因租約期滿撤出有利地點,文創業界多年來可說是「流離朗蕩」,特別是小型、初創而充滿熱誠的年輕文創者,長期只能以業餘小販的形式經營,難以實現創業之夢,更遑論維持生計。試問連一個能恆常集聚的文創小區都未有,文創業界何以能站穩陣腳成長起來?又怎能在政府財政收入上能幫上一把?

其實早於2000年12月,以望德堂為核心的“澳門創意產業園區規劃”就已經完成,當時就建議將該區的瘋堂斜巷、和隆街、瘋堂中斜巷、聖美基街為界的範圍開闢為步行區。之後幾年分別美化重整望德堂區街道、建造大炮台迴廊、重整塔石廣場、修繕澳門演藝學院等相關硬件配套工作得到逐步落實,讓整個堂區成為理想的文創界落腳點,但用作貫穿整個規劃靈魂的步行街區卻一直未見踪影,導致原來用作發展文創產業的規劃項目,至今五臟俱全,卻「魂魄未定」。在今天產業調整關鍵期,格外讓人焦急和惋惜。作為該規劃的創作者,我尤其希望這個環節水到渠成。

文化創意產業顯然地是調和現時博彩業副作用的理想良藥,而澳門的文化創意產業正需要一個合適的文化載體旗艦,用以落地營運。參考新加坡牛車水、台灣松山文創園區、上海新天地、田子坊、佛山嶺南天地等等當代成功例子,都是以傳統建築、文化產業和特色美食,再加上必然的步行街區,以結合成為標誌性的文化載體和旅遊景點。因此,建議當局應該重啟“澳門創意產業園區規劃”的後續工作,研究將文創步行區概念提出落實措施,如參考新馬路周末行車時段之類的有時限實施的措施的做法,讓澳門的文創規劃得到通盤考慮和全面發揮,使過去投入的資源得以畫龍點睛,將早已獲普遍共識的望德堂區文創園得以全力啟航,成為促進澳門產業適度多元化、培育文創事業、優化營商條件、拓展承載力、強化「文化之都」形象的地標性和恆常性載體,為經濟新常態注入新動力。

關於 世平

崔世平博士: 現時主要擔任第十四屆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區政府建築、工程及城巿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等職務
本篇發表於 城規, 工商發展, 文化 並標籤為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