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人望穿秋水的穩定和可持續淡水來源,大藤峽水庫工程終於進入倒計時階段。今年10月國務院批准了《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標誌著此項關乎澳門人長遠利益的重大建設已走出前期籌備階段,昂首邁進建設階段。
在上月15日,澳門特區政府代表團在劉仕堯司長的率領下,聯同澳區人大賀一誠常委、李沛霖代表及本人赴廣西省桂平巿出席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動員大會,見證工程啟動儀式,項目進程令人鼓舞
!
回顧澳門出現鹹潮現象,自八、九十年代的十年一遇,逐漸演變成2000年後隔年一遇,直至後來每年都會經歷。“壓鹹補淡”工作也由偶發的應急方案轉變成常態的年度工作。自2004年以來,澳門特區政府、澳區人大代表和澳區政協委員就開始尋求科學化、系統化的治理鹹潮長效方案,其中,我等澳區人大代表便運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建言制度,多次以個人、聯名、以至全體代表團的名義提出“保障澳門及珠三角地區供水安全"的訴願及建議。
由於有關的訴願務實合理,且對澳門及周邊地區都影響深遠,有關情況獲得中央政府高度重視,先後多次在兩會期間,安排國家發改委、水利部等領導到訪澳區人大代表團,就啟動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項目建議書評估諮詢工作交換意見。在2008年水利部、國家發改委制定了《保障澳門、珠海供水安全專項規劃》,提出大藤峽承擔了流域水資源配置的任務,是保障澳門、珠海供水安全的關鍵性工程建設。這項水利工程集防洪、發電、運輸、抗旱壓鹹、灌溉等任務於一身。《專項規劃》並指出,到2020年,大藤峽投入運作可使澳門的供水保證率從不足90%大大提升至97%,可有效抑制鹹潮帶來的影響,保障澳門及周邊地區的供水安全和穩定。
在2009年11月26日,澳門特區政府與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在澳門簽署了援建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合作協議書。為了協助推動工程落實,長遠造福澳人及周邊地區,特區撥款8億元人民幣協助安置受工程影響的居民。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負責人與澳門特區政府運輸工務司、海事及水務局負責人一直保持密切聯繫。澳區人大代表團繼續擔當橋樑角色,去年專門到廣西調研跟進項目的進度,視察大藤峽工程的規劃設計、課題論證及移民安置等工作情況。值得指出的是全澳居民都作出了努力和貢獻!澳門居民自覺地節約用水,目前人均日用水量是150公升,比鄰埠要優越。澳門人的確做到“同飲一江水,點滴記心頭"。
在澳門特區第三屆政府任期即將屆滿之際、澳門回歸祖國十五週年快要來臨之時,這項水利工程是惠及子孫後代的重要規劃建設,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在可見的將來水到渠成。回顧項目從構想到建設的過程,是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還有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和人民的動員和貢獻,也有歷屆特區政府官員及澳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人士所付出的努力和堅持,才能成事。這正是一個下情上達、上下一心、官民協作、區域合作的鮮活典範。作為受惠者,我們澳門人一定要飲水思源,珍惜中央政府為我們提供的良好發展條件,以及兄弟省巿與我們分享的寶貴天然資源。
藉此機會,謹對所有曾為此歷史性項目付出的人士,包括歷屆已離任的和在任的特區政府官員、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所作的努力,致以衷心的感謝!澳門及珠三角地區解決供水安全的空前成功經驗,不僅僅是一項個別的民生工程,而是未來深化區域合作、推動澳門產業適度多元化過程中,甚具參考價值的合作發展模式。現時澳門的發展正到了新的階段,我們若要把握機遇、克服困難,必須用好國家支持政策,與區內省市團結合作,大可參照“大藤峽模式”,在中央政府協助積極動員不同部委、省巿、政府機關等共同協作,形成長效發展機制。通過相互溝通和自身作為,制定出短、中、長期各項規劃,讓我們為澳門進步到更可愛、更宜居、更有生命力、更負責任的“一國兩制”特別行政區而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