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看小班制的硬件要求

聖玫瑰

現時不少中學位處澳門舊城各區,在教學空間拓展上都受到不少限制。(網上圖片)

為澳門創造條件,培養本地優秀人才,一直是官民的共同願望。較早前政府表示已完成討論《修改免費教育津貼制度》的行政法規草案,建議將小班制計算津貼方式,在2012至2013校年度首先適用於初中教育第一年,隨後逐年延伸上一個學級,到2017至2018年度覆蓋所有高中。推行中學實施小班制目的是希望有助提升教育質素,此政策方向切合澳門長遠發展的實際需要,相信能為澳門未來人才培養的工作打下穩健基礎,目前亦未見學校反映在執行上有太大困難

推行中學小班制可算是澳門教育改革的機遇,但中學小班制亦加速曝露了澳門兩個情況:1. 舊區土地極之緊張;2. 十年後的升中人數因近年出生率飆升而同步急增。小班制教育的延伸除了師資需求量提高,其實硬件上包括教室、配套場所和各種教學設施也要相應增加。在土地匱乏的澳門,雖然政府透露幾幅新增填海造地在規劃佈局上會預留教學用地,但現時不少中學位處澳門舊城各區,在教學空間拓展上都受到不少限制,有教育界人士便指出,未來小班制面對關鍵之處是如何擴展辦學硬件空間為新增班級創造條件 。

根據教育暨青年局資料 ,上學年度正規教育中學班數合計1,082班,學生人數共34,726人,平均每班約33人,以現時教室面積最小50平方米計算,估計現時全澳中學教室總面積約54,100平方米。小班制目標為每班25人的話,簡單推算到2017至2018年度的中學班數最少也超過1,400班,教室總面積估計約需額外增加近17,300平方米。如何保障硬件長遠能配合小班制的需求,實在考驗當局未雨綢繆的規劃能力。

教育改革要達到預期成效,必須在各方面一同考量,包括人口結構和分佈的變化、教育設施的分佈和規劃、校園用地及周邊地區的使用限制、建築章程等等,牽一髮動全身。因此,有三點希望有關當局思考:
1. 宏觀規劃方面:雖然現時距離中學全面小班制還有約五年時間,建議有關當局必須作出更深入的教育設施分佈和用地規劃,包括現時人口逐漸密集的氹仔區,以及即將有千家萬戶遷入的路環石排灣等一帶,完善各個新發展小區教育設施配套,除可便利居民生活,增加小區歸屬感,又能減少交通配套的壓力。此外,對早已向政府申請新校園的項目,也應要求學校重新審視申請規模,以保障新建校園達到小班制的標準。

2. 微觀建築方面,對學校設施增加班房的建築安排上,對確實有困難的舊區學校,可作靈活的和符合長遠發展的處理。同時,由於措施的要求不單是每班人數,還要兼顧學生平均面積的標準,讓教室、活動空間等的指標都能合情、合理、可行的制定。
3. 教學質量方面,由於人口分佈與學校分佈不同步的實際情況,對人口密度高的舊城區,學生生源充足但學額不足,加上對降低留級率的訴求又大,目前又沒有統一評核學生水平的制度,如何保障學生受良好教育的權利,實在值得各方思考。

無論如何,政府向教育投資是對澳門未來負責任的表現,值得各界關心和支持。希望大家共同為教育事業發展和進步、為澳門未來人才準備肥沃、足夠和合適的土壤而努力!

關於 世平

崔世平博士: 現時主要擔任第十四屆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區政府建築、工程及城巿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等職務
本篇發表於 教育 並標籤為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