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長青亙古不墮——崔世平的唯物史觀

 

C03001.1

 

一三五二年,元帝國的統治開始分崩離析,廟裡一個躲饑荒的和尚,被舊友招攬加入義軍。做和尚雖非本願,但父母兄長已餓死,撞一日鐘還有一口飯吃,到底保得住性命。就在他猶豫之際,已經有人要告發他“從匪”了,飯不讓吃,命也不讓活,不反,難道坐以待斃?借用黃仁宇治明史的口吻,請讀者記住這個年份:一三五二年,這不單是朱元璋決定“從賊”的一年,更重要是它橫空六百年後,影響了一位廿七歲的年輕人——石悅。

石悅以“當年明月”的筆名在網上連載《明朝那些事兒》,兩個月點擊率超過兩百萬,結集出版銷售超過兩千萬冊,成為建國以來十五大暢銷叢書之一,三十年來最暢銷史學讀本,位列全國十大暢銷書之一,被譯為日韓英等多國文字,獲卓越亞馬遜暢銷書大獎。維基百科評語:“文章以通俗小說方式,用瑞士錶匠的耐心,德國製造工人的嚴謹,法國釀酒師的情懷,美國戲劇演員的幽默,講述了六百多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元末農民起義,並將繼續講述至明末的二百七十六年歷史。”再多的榮耀名利,都是石悅個人的事,但將歷史寫得如此生動活潑影響如此之巨,功德無量!這個民族的歷史太沉重太黑暗了,由小學課本到博士論文,又都讓年輕人味同嚼蠟,令這個善忘的民族幾千年吃盡苦頭。一旦石悅的春秋史筆勾起他們讀史甚至治史的興趣,則領導人的夢想不遠矣。石悅之於中華民族全面復興,必留其名!

 

石悅說著書只為好玩,最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他說歷史其實很精彩,也可以寫得很好看。全國人大澳區代表、立法會議員崔世平一口氣讀畢七冊《明朝那些事兒》,他說工作甚麼的都抱著“玩”的態度,“只聽說不愛工作的,沒聽過不愛玩的吧?”如此“玩世不恭”,加上一點家學,令這位讀番書的工科生深深愛上了歷史。

 

抱在膝上,一頁一頁給他講一九六○年,有個男嬰呱呱墜地,他父親年近五十中年得子,自是珍之重之。年齡代溝不少,但無礙家學熏陶。孩子沒多大其父從星光書局買來一套十冊成語故事,在雅廉訪那幢兩層房子裡,沒事總抱他在膝上,一頁一頁給他講,後來一位書法家世叔伯還給他開了筆。儘管後來在培正只讀到中三,此後去國十五年唸書工作,恐怕也再沒讀幾本成語畫幾張字畫,但命運的回路有點奇妙。當他回來成家立室後,在舊居找出那套硬皮精裝成語書,於是又將兒子抱到懷裡,一頁一頁給他講……當年受過父輩熏陶的崔世平,去年回母校演講,引用美國一位高中校長的精彩演詞《你並不特別》,勸勉學生多以謙卑之心廣博閱讀、放眼世界,只有當你懂得愈多才愈發覺自己的渺小,通過閱讀啟發智慧開拓見識,因為創意源自閱歷而非天馬行空。“美國人向來鼓勵孩子張揚個性發揮自我,為何反其道而行?”崔世平的思路,很快回到他喜愛的歷史。

 

 

 

你連宇宙星塵也不配

 

“去年我在北京開會,《參考消息》上就有這篇講詞。那位校長說得好:你自以為出類拔萃萬中無一,但全美有三百萬中學生,就算你百萬裡挑一,但地球有六十八億人,意味著有七千人和你一樣。按我說,哪怕你是當世奇才,只要翻開史書,會發現你想到的做到的,古人早已企及,而且很不幸,他們最終都重複著同一下場。這就說明歷史不但驚人地相似,而且你絕不特別,當然也逃不過歷史的規律和巨輪。當你讀得愈多眼界漸闊,你會意識到,在歷史長廊裡你甚麼也不是,You are nothing!你甚至連宇宙星塵也不配。你看多了,漸漸悟出了它的規律——這種不受任何制約,可成就一切也摧毀一切的自然歷史規律,會發覺你慢慢開始掌握一些東西,可以預測一些東西,而且得到應驗。這就很好玩了,因為其他人沒有這種能力。”“比如生病,你怕一病不起,但前人的智慧告訴你,打乞刺流鼻水喉嚨痛是必經階段,熬過了自然好起來,別怕,你死不了的!同理,你今天經歷的前人早經歷過,你沒有特別幸運也沒有特別悲慘,只是剛好碰上了,再艱難也可撐過去,再強大也有到頭的一天,這就是歷史的循環規律。看通了,在困境中也不那麼可怕,如羅斯福說,唯一應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崔博士這番話,讀過《明朝那些事兒》的應深有同感。

 

石悅遍覽史書十幾年,自言至少信一樣東西——天道。他說自然界從誕生的那刻起,就有了永恆的規律,春天成長,冬天凋謝,周而復始。人世間也一樣,從它的起始到它的滅亡,規律永恆不變,是為天道。在史書中無數屍山血河、生生死死背後,它始終在那裡,靜靜地注視著我們,無論興衰更替,無論歲月流逝。天道有常,從它的起始,到它的滅亡,恆久不變。

 

 

 

歷史是豐盛的免費午餐

 

崔世平自言由於“愛玩”個性,看書也是隨性隨喜,看過了就忘了:“我身體裡這點維他命C,你要說來自今早吃的C片、昨晚的蘋果,還是前天的橙,我答不上來,反正它就融進血液裡,滋養著我某個器官的運作。讀歷史讓人知渺小識謙卑,所以閱讀要忘我無我,同意的讀不同意的也要讀,你只是滄海一粟你算甚麼?重要的是歷史,是它的‘道’。大家常說沒有免費午餐,但歷史就是最大的免費午餐呀!記載的手段不斷優化,由結繩、甲骨、竹簡、紙張,到iPhone、iPad,唯有知識不變。載體會變,但是人的七情六慾,永遠跳不出歷史循環。”知識載體的演進不會改變歷史循環,但對人的智力卻不一樣,甚至出奇地成反比,崔世平別有一番見解:“Wechat、Whatsapp、微博加強人際溝通,但它是片斷式的,一般不超過二十字,組織鬆散沒起承轉合,但人的思維不一樣,由散文到小說,都有系統有組織。電腦死機了可以Reboot,因為是0、1制式,但人腦不會hand機,像文明演進那樣持續,不可以關機拔電源重來。長期Wechat人到底變聰明瞭還是智力退化?王陽明說知易行難,孫中山說知難行易,我認為是‘知行易,堅持難’,旣然難,何以為繼?何以對抗微博反智?唯有閱讀,即使是電腦,沒input何來output?歷史是最豐盛的免費午餐,燈快滅了,也要添油加綿繩吧。”窮怕了,人人警惕處處提防早上看完CCTV再看NBC,崔世平說同一條新聞截然不同的報道,難定誰對誰錯,各自都有宣傳立場:“我只能說慶幸自己兩個都看到了。但說到讀書風氣,確是美國略勝一籌,無論車船飛機地鐵,總是人手一本袋裝書,在華人社會難得見到。看多了不一定更聰明,但會更包容更謙卑。外國人普遍更有禮貌,不一定是Like你,只因為他要尊重自己,不失禮影衰自己,但中國人唔Like你全都寫在臉上,這就是文化、心胸、修養之別。所以某程度上可以說,西人比較‘偽善’,中國人反而‘眞誠’。”對這種民族性,崔博士有更深一層理解:“幾千年來這個民族太窮太苦了,窮怕了自然人人警惕處處提防,無事獻殷勤非姦即盜,對陌生人對外人能有甚麼好面色?一塊地種了幾千年,國家資源的貧乏決定了民族的特性。都說南洋人比較懶,因那裡陽光雨露充足,種子丟下去不勞動也豐收,美國土地只種了兩百年,種出來的白菜比手臂還粗,太家沒有利益衝突,還需要爭?好比你文章寫得再好,我是學土木工程的,有甚麼好爭?但警惕性沿襲下來,成為傳統就很難改了。好像我小時候用手帕,習慣了到今天還在用,環保嘛!但資源充足下用紙巾也不壞,更衛生呀!凡事冇絕對,就看何時何地甚麼情況,看你掌握的資訊。閱讀的另一好處是讓你掌握更多資訊,能更快更準去判斷和決定,這個時代快和準很重要,可惜做到的人不多,官如是民如是、工如是商如是、醫生如是病人如是,問題就來了。”《明朝那些事兒》卷首語說:“就在這一天,明王朝建立了,它將以自己獨特的生存方式延續二百七十六年,並將它的影響擴展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它的光輝,它的榮耀,是我們每個人共同擁有的。它的陰暗,它的醜惡,是我們每個人共同承受的。”歷史遙感了六百年後的讀者,包括崔世平。你呢?

 

 

 

文、圖:未 艾

 

關於 世平

崔世平博士: 現時主要擔任第十四屆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區政府建築、工程及城巿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等職務
本篇發表於 精選文章 並標籤為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