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步行系統催化休閒城市特性

步行系統對紓緩交通壓力、普及綠色出行和體驗老澳門民風起了最直接的功效。(網上圖片)

「綠色出行」和「公交優先」的理念近年得到社會廣泛認同,作為未來「公交大動脈」的輕軌系統,其沿線工程已分階段順利開展,而巴士和的士服務,近兩年亦開始在營運方式和發牌數量上逐步作出檢討及調整,然而,作為《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2010-2020)》文本中2012年「近期目標」重點之一的步行系統,卻仍未有較具規模的舉措,除了主要服務遊客、期望能帶旺舊區的望德聖母灣大馬路步行系統之外,真正針對居民出行的步行系統仍裹足不前,與《政策》文本內所言的「通過行人步行空間的改善及其他配套措施,設法保障居民通勤及出行便利舒適」的近期目標仍有距離

 世界上先進發達的城市,步行系統的發展與應用日益廣泛,一套規劃良好的步行系統網絡除了讓居民出行便利,更可將商業網點、交通樞紐、開放空間以至私人屋苑等相互連接,大大提高城市的立體使用空間和居民的生活空間,而且有效地實現人車分流。澳門地少車多,人口密度高且建築密度不斷上升,正正需要有效的步行系統網絡來連結和提升城市整體的交通承載力。

事實上,交通事務局早於2008年完成的短途交通系統可行性規劃研究,建議以短途交通系統連接未來的輕軌站和人口數量高的地區,鼓勵以步行方式出行,以構建輕軌系統為主幹,公共巴士及的士為基礎,自動步行系統為輔助的公交理念。當時提及的多條步行路徑方案至今還未能得到進一步落實,進度亦未能配合上如火如荼的新城填海規劃及輕軌系統建設,若步行系統未能加快建設進度,勢必影響澳門整體陸路交通的未來發展。相對輕軌工程等大型基建項目,建造步行系統的工程技術要求較低,所需配套要求也相對靈活,建造和改動的成本較少,所需投入的營運資源不大,卻又對紓緩交通壓力、普及綠色出行和體驗老澳門民風起了最直接的功效。

自從運輸工務司在最近一次施政答問時提及對步行系統細節的構想後,步行系統又重見曙光。氹仔單車道示範區、氹仔市中心空中步行綠廊及輕軌站行人接駁通道、松山行人通道計劃、南灣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相連步行系統等,一連串的行人網絡計劃讓步行系統再次成為城中熱話。近日更有社會人士提議貫穿松山打造行人隧道,為往來新口岸區到高士德區創設一條如目前松山行車隧道的捷徑,還有多年前提出、民間和官方均十分重視的關閘至港澳碼頭的步行系統,都有助為澳門半島打通南北走向的步行新通道,這些通道將有利一舉多得地改善整體陸路環境。

關於步行系統的意見多元正面,新意見也層出不窮,亦具有參考價值,可見社會各界對「綠色出行」的支持度甚高,意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的需要,還對當局提出的多項方案起了優化完善的功能。在此希望政府考慮一套整體上能配合交通規劃並較完整的步行系統規劃公諸於世,集思廣益,並適時進行深化和建設。

現今澳門正朝著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進發,綠色低碳、健康安全、休閒舒適且便捷通達的步行系統有如城市發展的血管,血管流通細胞就能存活。我相信步行系統對提升居民生活質素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當局應把握好時機,讓旅遊休閒城市的特性透過步行系統得以催化,讓澳門城市的人性化尺度得以彰顯,並以環保建設作重點政策,確保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關於 世平

崔世平博士: 現時主要擔任第十四屆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區政府建築、工程及城巿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等職務
本篇發表於 城規 並標籤為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