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選“地點”還是“功能”?

西灣湖廣場就是一個親水休憩空間,晚上已成了很多居民旅客散步和促膝談心的好去處。(網上圖片)

“西灣湖廣場綜合旅遊項目”的最新方案,讓西灣湖的恬靜被熱議驚動了,市民、商人、社團等不同的持份者都在報章、網上、電視、電台各抒己見。翻看民署的表述,「“西灣湖項目”是利用西灣湖廣場下層為試點,發展一個具有澳門特色、文化娛樂、飲食購物的旅遊區,以推廣具本澳傳統特色的飲食業、手信業,從而提昇澳門旅遊吸引力,豐富居民的休憩生活。」從收到不同渠道的意見,都對這個課題有頗多的考慮。綜合傳媒報導的各方意見後,我感到有幾個題目應先弄清楚,首先就是“西灣湖項目” 到底是“選址”問題還是“選功能”問題?換句話講,就是要討論夜市放在哪裡,還是西灣湖廣場應怎樣用的問題

 

當談到夜市可以放在那裡時,大可回顧過去曾舉行過的地方,漁人碼頭和三盞燈近年也有舉辦同類活動,較經典的可算是十二年前由官民合作,於現今十六蒲原址(巴素打爾古街十六號碼頭旁)舉辦的“澳門大笪地”,其目的以緬懷“平民夜總會",及後演變成康公廟夜市。當時會場內設有工藝紀念品區、手信乾貨區、遊戲區、美食區及表演區,吸引很多本地人一家大細前往享受家庭樂,不少澳門人對此還津津樂道。可見夜市的確同澳門人有情意結。

 

但若是選功能的話,就係對其用途的重新定位的事,那大家的焦點就回到西灣湖廣場本身。西灣成湖多年,它已慢慢積累了一系列功能,年度性用途包括舉辦至今已有十二屆的澳門美食節,它已成為澳門市民與飲食業界一年一度的特色活動,亦成為旅客在欣賞格蘭披治賽車後的落腳點;此外,除夕倒數晚會也成為西灣湖廣場每年的一大亮點;再者,每年端陽節前夕,更成為龍舟健兒練習場所,為體育運動和傳統文化節日擔起孵化場的角色。在平日,西灣湖廣場就是一個親水休憩空間,晚上已成了很多居民旅客散步和促膝談心的好去處,其難得美景已是澳門大多情侶婚紗攝影必到之地。所以,若要對西灣湖廣場作任何功能的調整,首先要研究調整成旅遊區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無論如何結論,居民都需要作出取捨,結果仍需要官民集體智慧方能成事。

 

毫無疑問,西灣湖廣場的景色長遠對澳門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都可以起著積極而實際的功能。事實上,廣場是否作為熱鬧旅遊區,還是作為提升本地居民生活質素而增設,連接媽閣至觀音像的綠廊,還是甚麼都不變的用地功能研究不應缺位。此外,如果變,何時為最佳上馬時間的迫切性研究也是需要的,究竟與輕軌啟用期同步、與新城發展進度配合、還是應先走一步或是以甚麼時間表為依歸都要有打算。無論功能為何,都需要得到當局向公眾充足說明溝通、進行吸納市民意見的公開諮詢,     與其他相關部門在交通、環境保護、用地規劃等問題上通力合作做好規劃,避免不必要的反效果。

 

此外,無論在哪裏做夜市還有其他的考慮。在人力資源方面,早已有業界道出夜市的“雞肋”之處,多年美食節經驗是人流與資金流轉移,而不是擴展。據業界稱,由於澳門人手奇缺,為保證出品質量,結果是抽調人手從老舖調往夜市工作,而一定數量的常客亦從老舖流往夜市,所以不管夜市是否設於西灣湖,人資問題都要協調。還有,夜市的光污染、噪音污染、空氣和水體質素等,都不容忽視。所以究竟現在是“選址”工作,還是“選功能”工作,希望能有一個確定的說法。總之,牽一髮可動全身。

 

概括而言,對於是次“西灣湖廣場”的使用方案,特區政府必須做好四件事,包括:對目的作清晰界定、對內容作謹慎推敲、對必要性和迫切性作認真考量、對所涉及的配套措施和設施充分評估及協調。否則讓誤解積累成民怨,恐怕會讓好意變懷事,令各方得不償失,希望有關當局三思。

關於 世平

崔世平博士: 現時主要擔任第十四屆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區政府建築、工程及城巿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等職務
本篇發表於 城規, 民生 並標籤為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