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央招聘省思人資發展

澳門行政公職局門外張貼出關於中央招聘的手續資料(圖片來源:澳門日報)

本月初,籌備多時的中央招聘制度首次啟動,讓澳門公務人員招聘展開歷史性的新一頁。是次招聘共提供128個公共職位空缺,涉及不同部門、職位、專業範疇,吸引超過一萬五千名市民報名申請,創了招聘上的歷史新高。市民的踴躍參與,意味各部門能選出賢能之士的機會甚高,是澳門之福

在只有34.8萬勞動人口的澳門,今次招聘就涉及總勞動人口的4.3%,影響之深與廣不容輕視。有人快樂有人愁,對於將損失愛將的雇主,今次就是在人力波濤中的再次洗禮,再一次為政府輸送人才。有人打趣地問:外國職業球員在轉會時,該球會有轉會費收,未知政府會否考慮這個獎勵措施嘉許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貢獻?

人望高處,水向低流。博企及政府財政實力豐厚,薪酬福利及發展空間往往都讓佔澳門企業九成以上的中、小、微企望塵莫及,今次勞動人口轉工潮只是冰山一角,面對澳門人資緊張,頻密的人員流失讓中、小、微企苦不堪言,其實社會各界都付出了代價,對雇主是要重新再培訓新人,對雇員是要重新適應,對接受服務者是要面對服務水平的不穩定。這個局面怎處理,確實需要從詳計議。對於生命之源的水,政府鼓勵我們珍惜,引入循環利用的負責任態度,唔知在人力資源上,政府會否提出一個類似的措施作自我要求?

澳門“地小人不夠”是不爭的事實,特區政府責無旁貸地需及早為澳門人資穩定發展制訂具操作性的長遠計劃,善用有限的本地勞動力,盡量避免引入不必要的外勞。此外,公務員數量的直線上升已經久為社會詬病,怎樣優化公共行政人員的架構和合理流動也是要政府思考的。如果能出台措施,對公僕為市民服務的素質能優化,又能將公務員人數適量控制甚至瘦身,又不打擊公務員士氣,更可以紓緩中、小、微企請人難的壓力,將會是體現科學施政、體恤民情並舉的好舉措。

如今中央招聘的嶄新概念得到落實執行,如何在此制度上實現以上願景,以最少的人力達到最大的行政效益,本人對此有不成熟的想法,期望今日拋磚引玉。

在中央招聘的基礎上結合現有的公務員中央資料庫加以整合,讓政府對各部門的人員數目、經驗、學歷、專業、表現等一目了然,建立一體化的公務員管理部門,專職負責政府人力資源管理、培訓和調配人力到有需要的工作單位,類似目前財政司轄下的人力資源辦公室管理企業的方式。並對各部門功能進行分析,釐清恆常性需求和特定性需求,將人力需求作出劃分。恆常性人員歸部門管理,其他人資歸“政府人資辦”管理,由部門在有需要時從中央資料庫選出合適人員,再向人資辦申請有時限性的調用。此舉有幾個特點分享:

對公務員而言: “長期做死和長期坐死”的現象有所著墨;對於人資錯配的公務員可以有內部流動的機會,而不用為轉部門又再考試;同時更可以培養出一支橫向能力強的綜合性公務員隊伍。讓公務員見多識廣又有流動機會的安排,更可避免每次有人員調職,政府發言人又要解畫的現象;最後是可以培養一種同心協力做好公僕的精神,減少“山頭主義”,充分發揮好每個公務員的作用,避免了架構有增無減,“能肥不能瘦”的現象。

對於中、小、微企而言:政府對人力需求減緩後服務水平仍能優化,對常與政府部門接觸的企業不論職員或雇主都是好事;對於招聘壓力減輕的雇主更可以少申請外勞,在公在私都是好事。

對於普羅市民而言:政府在公務員支出上少花一分,庫房就能多留一點,所釋放出的資源可調配到其他公共服務,如教育、醫療、福利等,讓公帑能更妥善使用,惠及民生。

對於各部門而言:要找人及時處理突然增加的工作負擔,可以減少程序上和時效上的矛盾。

對政府自身而言:一個嚴謹的行政機構可保證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及平衡發展。而共享專才更可解決架構臃腫及人力不足的問題,充分發揮人才的潛能,同時給予政府架構內人員的發展空間,何樂而不為?

關於 世平

崔世平博士: 現時主要擔任第十四屆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區政府建築、工程及城巿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等職務
本篇發表於 工商發展, 民生 並標籤為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