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珍惜社會成果 强化自身競爭能力

自從2008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多年維持不穩且有惡化跡象[1],時至今日,世界各國把中國視為經濟走出深谷的重點希望,事實上,中國旅客正是澳門經濟的最大客源,澳門在金融海嘯後經濟能迅速回穩也基於此,唇齒關係不言而喻

經濟週期 起跌必然

 

近月內地有數據亦反映中國經濟出現明顯放緩跡象,再觀乎澳門本地數據,訪澳旅客人次和博彩企業營利增長都從高位回落且有下滑跡象,上週六更有本地傳媒報導,指有外國金融分析憂慮其中一間上市博企「陷破產危機」[2],澳門市民對未來經濟的樂觀程度也開始轉趨審慎。日前亦有報章評論[3]回顧早年情況說:「短短六個月,樓價自○八年的高位極速回落四至五成」,「○九年上半年GDP連續兩季錄得雙位數負增長。」但「在各國大力救市下,第四季又迅速恢復升軌,率先出現正增長」,評論最後指出「各項經濟數據出現負增長時,澳門經濟將迎來短暫喘息期,樓價升勢同樣會暫緩。用家與其在樓價急升、高位徘徊時趕入市,倒不如靜觀經濟數據、行業增長及收入變化,審時度勢。」若歷史重演,我們的經濟能否幸運地迅速反彈,值得深思。

澳門現今的主要收益來自旅遊博彩及其周邊服務性行業,一業獨大狀況非三、五寒暑能完全改變,要穩著經濟和市民飯碗,最根本之法仍然是人的競爭力,讓澳門產業建立起物有所值的形象。如何運用好現在的資源以達到提升整體競爭力的目的,成為澳門未來穩定和發展的關鍵。

審時度勢 巧用資源

 

近年特區政府財政收入屢創新高,社會期望“分享成果”之聲不絕於耳,政府亦從善如流,實行了現金分享、醫療劵、持續進修發展計劃、中央儲蓄制度注資及各類稅務豁免措施。然而,市民對這些臨時性措施反應都各有不同,現金分享是狂熱;醫療券是短熱;中央儲蓄制度是慢熱;持續進修是待熱。

一方面,政府利用資源重新分配,希望還富於民、抒解民困,並以津貼形式鼓勵市民持續進修以達至自強不息,另一方面,市民對各類短期和折現性的措施尤為熱衷,卻對中、長期的進修和儲蓄等措施較為冷淡。以政府去年推出的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為例,其目的是“提升個人素養和技能,促進整體進步與發展”的中期措施。根據局方最新公佈資料顯示,計劃至今約有八萬一千多人次參與,已使用資助金額約澳門幣一億五千萬[4],相較於計劃總預算的五億只執行約百分之三十,

當中還包括非專業的興趣課程,如插花、占卜、美甲等等,可見市民對參與持續進修的意識不高,興趣不濃。相反地現金分享每次推出前,政府不用推介都街知巷聞,究竟是現金好還是知識好,值得大家深刻反省。

根基穩固 百年不倒

 

今日澳門經濟在高速長跑中開始出現喘息跡象,所以政府和市民都要有意識作好充足的準備,居安思危。以的士服務為例,本地居民和旅客對的士整體服務都有看法,諸如拒載、揀客、濫收車資等都揭示出的士司機質素良莠不齊,害群之馬令全行業蒙羞,可見當局要提升的已不是的士車輛數量,而是司機的專業操守,以及有效的監管措施。除此之外,飲食業的服務質量、巴士服務的安全性、旅行團的糾紛等等,都因其連帶關係,讓澳門的支柱產業及城市形象都蒙上污點。

澳門經濟走過十年光輝歲月,雖然人生無幾個十年,但對一個地區和產業而言,十年只是奠下基礎的開局時期,澳門以現時的服務水平和人力資源作長期發展的基礎,可喜之餘也確實存在不少隱憂,大家在關心分享成果的同時,可能需要更著眼可持續的成果。

因此,我們必須在經濟風雨欲來之前為澳門的產業和市民的飯碗打好基礎,善用得來不易的財政儲備,無論個人或政府都應以負責任的態度作出中、長期部署,提升自身和城市競爭力。日前白鴿巢公園的兩棵百年老樹,被狂風暴雨連根拔起,但願大家以此為鑑,希望澳門若再遇上重大經濟變調,我們可以憑鞏固的扎根屹立不倒!



[1]王志浩。《找准中國經濟有效數據》東方早報,上海經濟評論,2012年7月31日

[2] 《中國拉城經濟放緩 對沖基金:MGM陷破產危機》,澳門日報,A10,2012年8月4日

[3]春耕。《審時度勢選擇時機》,澳門日報,一家之言,2012年7月30日

[4] 教育暨青年局網站 www.dsej.gov.mo

關於 世平

崔世平博士: 現時主要擔任第十四屆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區政府建築、工程及城巿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等職務
本篇發表於 民生, 精選文章 並標籤為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