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去年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接著象徵廣東與澳門合作新里程的《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下稱《框架》)亦得以簽署落實,使澳門特別行政區更清楚自身的發展目標。《綱要》明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和“加快發展休閑旅遊產業”

澳門是地小旅客多的開放式經濟體,根據最新的政府統計資料,澳門去年(2011年全年)在只有2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接待了超過2,800萬人次入境旅客,可見澳門“旅遊”的接待能力已達到強勁的水平,然而密度壓力之大令到在“休閑”上明顯要多動腦筋,才能達到的國家厚望。

有一句老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於歷史的緣故,澳門即使位處珠江口、三面環海,卻未有直轄的水域範圍,在邁向“世界休閑旅遊中心”的建設中,澳門發展在空間方面的制約是比較突出的。在包括現在批准的新城填海區的350公頃的可發展空間,要成為國家在《綱要》所定位的“世界休閑旅遊中心”明顯是極具挑戰的任務。

當我看到《綱要》另一篇章(第三篇第十四章)中提及“優化海洋產業結構”,給了我一個新的啟發。這個思考是以澳門現有的國際級旅遊設施及管理水平,若能加入“積極發展濱海旅遊產業”的內容,不單令澳門成為“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目標可以又好又快實現之外,澳門產業的多元化也得到落實,而且也讓澳門在區域協同效應中也得以輻射更廣,充分發揮區域城市化戰略的格局優勢,有利於珠江三角洲地區早日成為“世界級城市群”的區域發展目標的實現。

因此,第一個建議在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在嚴格遵守《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原則下,由有關部門探討澳門如何以“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方式於水域使用、開發、保育與管理的可行性和法理依據。及時進行對澳門發展濱海旅遊的所需條件及配套法律制度以促進多元化澳門休閑旅遊的內容和發展新興支柱產業的可行性研究。

第二個思考就是文化旅遊亦是休閑旅遊產業的核心內容。文化旅遊是拉動文化產業中的重要元素,是澳門多元經濟著力點,更是旅遊產業發展的綠色方向。推廣富有歷史底蘊和人文基礎的文化旅遊,除了鼓勵到年青人學習更多本土文化,增進民族的自豪感和歸屬感,更能讓世界各地的遊客了解我們的歷史文化及民族價值觀。

然而,文化旅遊產業的成功推動是高度依賴各相關資訊的傳遞,所以,在文化旅遊建設中有兩點建議,第一點是組建粵西地區,包括澳門、珠海、中山、江門的“澳門與珠西地區文化資訊網”,把擁有兩個聯合國頒授世界文化遺產稱號的珠西地區,(一個是“澳門歷史城區”,另一個是位於開平的“雕樓”)的“澳門文化局”文藝資訊網和“開平雕樓網”連同中、江、珠、澳的相關網站結合為一個資訊同步互聯互通的平台,宏揚深厚的嶺南文化,讓區內外以至世界各地人士都可享受到“一站式”資訊服務的便利;“澳門與珠西地區文化資訊網”的內容可以包括文化遺產、文化節慶、文化會展、民間工藝、博物館、圖書館等的資訊發佈及訂購相關的門票和基本的食住及交通資訊連結,加強及推進粵西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和文化節慶事業互動。第二點是希望加大對澳門的新聞、資訊和文藝作品廣播渠道,放寬澳門公營的電視台和電台的落地要求,讓澳門的真正全貌能展示在國民眼前。讓大家認識到澳門的文化、文物、藝術、美食和風土民情才是吸引千万遊客的魅力所在。

第三個思考是關於在前不久公佈的《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划綱要》中,欣喜的看到中央政府提出“充分利用香港、澳門區位優勢,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我希望中央研究在港澳分工之中,考慮利用澳門大力推進中國當代文化藝術的發展,把澳門打造成中國當代文化藝術的創作中心、展示中心和交易中心,通過整合內地文化藝術資源,依托澳門的平台優勢,把優秀的中華文化,尤其是當代文化藝術推向世界。

最後一個思考是在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過程中,有關的發展目標是需要多元化的內地及國際客源來支撐。但由於澳門特區本地始發,或以澳門特區為目的地的民航客源需求規模有限,澳門的民航運輸產業起步又相對較晚,若僅靠點對點的航線佈局發展,難以吸引航空公司開發澳門與外地之間的航線市場。

因此,建議在《內地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間航空運輸安排》協議內容,除開放更多內地航點及航空公司經營區間點對點航線外,能在開放串飛內地城市,以及允許澳門航空企業經內地城市飛以遠點等議題予以充實。

以上的幾點建議不善之處,請多指正。

日期:2012年3月8日

關於 世平

崔世平博士: 現時主要擔任第十四屆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區政府建築、工程及城巿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等職務
本篇發表於 區域, 最新消息, 精選文章 並標籤為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