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1日,粵澳發展策略小組正式成立並召開全體工作會議,象徵粵澳兩地合作又向前邁進一大步。成立策略小組有助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而小組目前正準備陸續開展四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包括:(一)加強對粵澳合作開發橫琴的政策研究;(二)開展共建世界級城市群進程的評估工作;(三)加強研究深化粵澳旅遊合作;(四)開展關於促進通關便利化方面的研究。從日前兩地官方代表及各界專家的意見可見,粵澳合作已從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概念性大政方針,進展至操作層面的實質行動,身為小組澳方代表成員。
粵澳合作框架協議 帶來兩地發展契機
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簽署近一年,依我觀察,兩地社會對合作方向基本是一致歡迎的,事實上,隨著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以及日後進一步落實,對粵澳兩地所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
僅就澳門人的角度來看:首先,帶來更廣闊的生活空間,以框架所涵蓋的一小時生活圈,不單可讓澳門人享受更加廣闊、多元、繽紛的城市和郊野的生活資源,相信日後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也會帶來生活品質更廣闊的提升空間;其次,帶來更廣闊的事業發展空間,促進產業多元、經濟層面互惠互利,從而給澳門人才帶來更寬廣的發揮平台,是粵澳合作的重點目標之一,比如橫琴、南沙的開發進程,都可以為日後澳門經濟及人才發展提供潛力無限的延伸平台,又比如文化創意、高新科技、中醫成藥,以及其他因CEPA而受惠的貿易與服務業,均可在這個大平台中盡情發揮。
我相信,隨著粵澳發展策略小組逐漸投入運作,相關工作將按部就班,陸續開展,但是,有關粵澳合作的議題,當然不只是策略小組的責任,也是本澳行政官員、社會團體,乃至廣大市民應該共同關注,齊齊參與的一項持久性工作。因此,我希望,粵澳合作在未來一年能夠把握時間,抓緊重點──在兩地行政當局層面,應該儘快開展政策研究,比如澳門如何參與橫琴、南沙新區發展等具體細則,提出更清晰的內容和進入門檻,讓澳門人也能把握參與區域發展的主動權;在社會層面,大家應對“共建世界級城市群”的願景多思考,出謀獻策,提出有建設性、具可行性,並能達致多方共贏的方案和意見。
區域合作大勢所趨 做好準備迎接機遇
區域合作是未來大勢所趨,“牽一髮則動全身”,隨著粵澳合作框架協議進入具體落實層面,澳門要認清自身優勢、找準發展定位,尤其是在制度層面做好配套工作,比如理順相關行政措施和法律制度,與周邊接軌,與世界接軌,在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等不同層面協調配合,最大程度地發揮區域協同效應,令澳門更順暢地與周邊的市、縣、鄉、鎮發育成為世界級城市群。
粵澳合作是國家的大政方針,也是澳門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大家知道,區域合作帶來無限的發展空間和機遇,也帶來激烈的競爭和進步壓力。因此,大勢當前,澳門社會上下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大家一齊來思考,如何主動參與粵澳合作的各階段工作。而我覺得,首要重視的工作,除了加強制度建設、提升行政效率之外,更應該調整社會心態,令澳門人對“區域融合”這一大形勢作好心理準備,生活上,大家要有包融共進的開放態度,事業上,更要有勇於競爭不斷進步的心態,不斷提升自我能力,才能與周圍的城市群一齊捕捉未來的發展,為澳門締造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