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好 低碳更宜居

節約資源使用,共建宜居環境 (網上圖片)

近十年經濟發展迅速,人均GDP由2000年至今的10年間增長了接近2倍,這些經濟建設發展的成績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而澳門特區政府在注重建設經濟發展外,近年對於建設低碳城市和節省能源的推廣上也做了不少的工作。如,由2007年起每年6月期間由澳門能源業發展辦公室主辦的“澳門節能周”,呼籲政府部門和企業、學校積極響應便服上班、上學,以及推行全城熄燈一小時等等推廣節約能源的活動。又如,澳門港務局也不斷地向市民宣傳推廣珍惜水資源等等;但是,究竟澳門政府部門做了大量的這些推廣工作,其效益如何呢?值得我們深思的。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的資料顯示,2009年人口比2001年增長24%、旅客同比增長120%、GDP同比更超過1.8倍。在這個亮麗的表面成績後面,澳門在低碳和節能建設和推廣的成績不容忽視。我歸納了幾組數字同大字分享:2009年澳門能源消貨度只2001年的六成、產電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同比的57%、用水消費強度(以每百萬澳門元的用水)是同比的49%、每個澳門人每天生活用水是150升。我不鼓勵攀比,但是給大家一些參考數字:新加坡與澳門水平一樣、香港是190升、廣東地區國家定額是220升。新聞報導今年九月用水量基本與去年相比出現零增長,是最新的有力證據。

這些數據代表,澳門市民在能源的使用上普遍的使用上普遍比較節約,更可說對澳門特區相關部門在節省資源和發展低碳經濟的工作效果上是一份很好的成績表。這更證明,特區政府有系統和有力地推廣,澳門市民積極支持和響應,建設澳門成為更宜居的城市是難不到澳門人的。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未來我們仍有不少工作可做。例如每年10月至翌年的3月是西江枯水期,澳門面對水資源短缺以及鹹潮威脅,政府在公佈當日的水鹹度指數及等級時,通常都是綠色。但其實這已是經過上游地區犧牲他們的淡水而調度至澳門來稀釋有鹹度的水的結果。建議政府考慮公佈一些新的指標,如未經過稀釋的原水鹹度指數。倘公佈這類具警惕性的數據予澳門市民,不但可以推動澳門市民更加珍惜食水,更提醒大家要飲水思源。

總括而言,政府和市民不應滿足於眼前成績,而應要像建設經濟發展一樣,持久地進行,並持續地利用官方和民間的渠道透過加大推廣力度、增加宣傳形式、強化公民教育,務求將“珍惜資源”的觀念融入全體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它將成為澳門人所共認的價值觀的一部分。讓我們將澳門建設成為一個向自己負責、向珠三角區域負責、向祖國負責、向地球負責、向未來負責的低碳城市和宜居城市。

關於 世平

崔世平博士: 現時主要擔任第十四屆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區政府建築、工程及城巿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等職務
本篇發表於 環保, 精選文章 並標籤為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