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澳門食品產業潛能 助力美食之都更上一層

澳門充滿中西文化薈萃的人文優勢,在不同領域上都創造了鮮明的多元文化交滙的特色和獨特價值。舉例如,特區政府首次在上月舉辦的“澳門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吸引來自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共18個國家、29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的代表參與。既展示了特區政府全力拓展國際客源,積極用好“美食之都”的號召力和魅力吸引國際社會“走進來”,充份彰顯了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獨特優勢,更能再次體現夏寶龍主任直指‘澳門已經不再是“小澳門”’,而是“國際大都市”的又一佳話。

如何進一步發揮“美食之都”的優勢,助力澳門美食走向國際市場,仍然是我們目前需要深入思考和努力探索的問題。在此,舉一個相信大家早有耳聞的小舞台成大事的例子。廣西柳州市以工業化的理念,將當地的螺螄粉由路邊小吃策劃成由上游的原材料生產、中游的食品加工及包裝,到下游的物流銷售乃至文旅體驗和品質監測俱備的全產業鏈。通過化零爲整、標準制定、集聚生産到全球推廣等一系列的系統化、標準化和鏈條化工作,打造出六年成就500億的産業規模。現時柳州螺螄粉已實現遠銷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超過3000噸的亮麗成績。就如習近平主席去參觀螺螄粉基地時說“發展産業一定要有特色。螺螄粉就是特色,抓住了大家的胃,做成了舌尖上的産業。要繼續走品牌化道路,同時堅持高質量、把住高標準。我相信,將來螺螄粉産業會有更大的發展前景。”可以說,時至今日螺螄粉已經是一個相當成功且全面的地區小吃走上國際舞台的亮麗例子。

事實上,澳門同樣擁有眾多具有潛力的美食內容,如葡撻、涼茶、各類麵食等,這些都是澳門獨特的美食文化符號。若我們能充分結合大灣區尤其是橫琴的發展機遇,融滙澳門的美食特色和文化底蘊,相信很快,澳門也能打造出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影響力的美食品牌產業鏈,令一、二、三產業均能有發揮空間!尤其澳門現時“美食之都”的體驗場景,不論是米芝蓮或特色老店都是讓食客來澳探店、現場品嚐,手信業則是生產規模有限的肉乾、杏仁餅等為主,對於如戈何進一步培育屬於澳門自己的食品産業量化生產,打造成國際國內著名的品牌,在此建議我們聯手各界集思廣益、敢於探索,相信假以時日一定能為澳門金名片倍添新光彩。

希望通過深入發掘並全力支持美食産業的發展,讓官、產、學、研、金,各方面發揮聯動效應,擦亮美食之都“金名片”的同時,令澳門在珠西的中心城市作用得以彰顯,以品牌產業與珠西城市進一步合作,更能將旅遊名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優勢,為澳門早日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的目標提供多元支撐。

關於 世平

崔世平博士: 現時主要擔任第十四屆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區政府建築、工程及城巿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等職務
本篇發表於 區域, 工商發展, 文化, 旅遊, 粵港澳大灣區 並標籤為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