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正式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與2015版大典相比,在保持八大類不變的情况下,新版大典淨增158個新職業,職業數達1639個。圍繞製造强國、數字中國、綠色經濟、依法治國、鄉村振興等國家重點戰略,將工業機器人操作員和運維人員、農業數字化技術員和農業經理人等也納入新版大典。新版大典當中亦首次標識了97個數字職業,佔職業總數的6%。其中,大典中一些因科技發展和社會新態勢應運而生的新型職業,例如:屬高新技術領域中的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屬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網約配送員、裝配式建築施工員;以及更早前新增的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互聯網營銷員等,相信澳門在推動產業多元的過程中,亦會逐步產生相關職缺的需求。
目前最新的國際職業分類標準則是2008年版本,亦是香港政府統計處正用於其人口普查及統計調查的分類法。而澳門統計局正在使用的則是1997年版本的《澳門職業分類(COPM)》,該版本是根據1990年日內瓦國際勞工組織出版的〈國際標準職業分類-88〉所作的地區性修訂。職業分類是一統計基礎結構,其目的除了為銜接本地職業數據至國際通用之統計工具,亦為當地政府落實政策是提供系統性及全面性的數據支撐,適時更新職業分類結構,將有利經濟政策精準落到產業發展。為此,本人提出以下建議:
一、建議當局適時開展本澳職業分類系統的更新工作,尤其做好澳門未來重點發展的四大產業及周邊輔助產業的職業分類研究。此舉既得以系統性地構建產業人才及業務人員需求資料庫,為扶助新產業新業態在澳門落地提供着力方向;優化澳門職業分類亦能為面臨升學選擇的莘莘學子,在其規劃職業生涯有更清晰的指標參考;同時,亦讓主管部門在推動人才引進、人才培養的工作時,能有效緊貼新興産業勞動市場的需求及發展情况。一舉三得。
二、建議加強澳門與國家職業分類的對接,以利拓展澳門居民考取內地國家職業資格的途徑。當局自2010年起推出“一試兩證”模式,讓澳門居民透過在澳的一次考核,同時獲得內地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及本澳的職業技能證明,以技能證明作為勞動工作者創造價值實力的證明。通過加強澳門與國家職業分類的銜接,逐步推動澳門各行業發展“持證上崗”的體制,從而加強社會對藍領行業的認識及尊重、從優化人資水平促進行業發展,以及為本地人才創造融入大灣區發展職業生涯的新路向。
三、建議統計局的諮詢架構中加強與澳門科技業界人員、各專業社團等的合作,通過建立長效溝通機制更好地掌握行業人資需求動態,並定期檢討因新興產業發展應運而生的新型職業,為完善澳門人才庫奠定統計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