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區政府的堅定推動下,澳門的科技事業發展在過去二十多年間得到了質的飛躍。國家與特區都在科技方面努力不懈,近月喜訊連連,本月內神舟十七號將從酒泉升空,此前還有神舟十六號成功對接空間站、“澳門科學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促成了澳門與祖國更深入的交流和互動,更點亮了澳門青年拓展投身航天事業的新希望。從習近平主席給學生的回信中,不但能體會習主席對澳門及澳門科技工作者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更顯示他對澳門深化與內地科技合作取得可喜成果的肯定,正是激勵我們繼續做好發揮內地與澳門科技合作機制作用!
乘著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强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東風,科技創新已經成爲了澳門培養新産業萌發、促進老業態更新的重要推手,爲早日實現澳門“1+4”適度多元發展目標,提供有質量、有力量的支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加快完善本澳科技創新體系的健康發展,以利產業多元發展,本人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一、建議響應國家“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號召,着力摸清目前澳門科技創新的底蘊。建議統計部門在疏理資料時作適當的分類,同時,在分類上如能與國家數據接軌,將更有利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之中。建立健全澳門科技活動基礎數據,包括從上游的科技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乃至下游的成果轉化體系、企業R&D投入、從業人員及市場規模等。通過對本澳科技活動總體狀况的全面掌握及持續追踪,一方面爲政府制定資源配置力度、人才引進速度和額度以及産業政策的重點促進態度提供科學支撑;另一方面更為深化澳門與內地、與國際的科技合作,訂立一致的統計口徑。
二、建議教育部門通過掌握技術發展趨勢下的人才需求,制定年度或跨年度高校對人才培養和學科設置的需求和指引。本人認爲,讓澳門年青一代的就業選擇多元化,是反映産業多元化成果的一個重要指標,是令下一代更能感受到獲得感和滿足感的一個重要舉措。加強本地教育系統與市場需求的聯動,既是讓本地培育的人才能直接投入澳門市場,降低經濟結構性轉型過程中,學術專業與就業崗位所需不配對的情況;亦是讓莘莘學子和澳門居民在考慮升學、就業、轉業、創業時,都能作出適合自身的生涯規劃的選擇,又能更好地配合澳門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