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步行系統整體規劃 促進社區經濟健康發展

近年,政府積極優化及擴展步行設施,完成了大量工作,包括在離島開通了連接運動場輕軌站與氹仔市中心區的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在澳門半島接連東方拱門一帶至皇都酒店一帶的「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計劃」,而環松山步行系統工程亦將於今年底竣工。對於原有的行人過路設施也不斷地優化改善,為條件許可的,包括如三角花園和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的行人天橋加裝升降機或扶手電梯,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相關工作值得肯定的。還有正在開展的沙梨頭北街行人天橋的設計及東北大馬路行人天橋的可行性研究,相信步行網絡將會更臻完善,有效鼓勵居民更多使用步行系統。

然而,從一些新建設施的使用情況可見,本澳的步行系統尚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例如,即便在漁翁街天橋下馬路增設水馬後,仍有不少路人胡亂過馬路造成危險;對於沿著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兩旁行人道的使用者,想要橫過馬路時則必需上落天橋而產生不便等,可見市民對步行系統的優化仍有一定訴求。事實上,隨着本澳人口及車輛的增加,人車爭路和車車爭路問題不斷突顯。試比較在2000年回歸初期與去年底的一些交通數據,本澳行車道路總長度由324.2公里增加至462.5公里,增長了42.7%;機動車輛數同期則由11.3萬架上升至近25萬架,升幅達120%。由於行車道路增長速度遠遠追不上車輛增長速度,路車比由每公里近350架車上升至每公里約540架車,車輛過多造成的壓力為本澳的道路交通承載能力帶來巨大的挑戰。與此同時,本澳同期人口亦由43萬人飊升至68萬人,升幅近60%。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本澳變得人多車多,但可惜道路系統並未有跟上,長久累積而來的交通困局,相信政府會繼續積極提出更多的解決方案。

有見及此,若能更進一步系統化緩解人車爭路問題,通過做好人車分隔將是一個可行、合適的選擇。建議專門開展一個以行人為本的全城步行系統整體規劃,以連通現時遍佈各區片斷式的不同步行設施,構建一個全面和完整的步行系統網絡,並一併對現有行人天橋、隧道等作適當更新或改造。藉提升步行系統的通達性及舒適性,鼓勵更多市民綠色出行,務求達至以下三個目的:

(1) 緩解人車爭路:進一步減少人車交叉點,為行人提供更安全及舒適的步行體驗;

(2) 完善無障礙設施:實現連貫性的無障礙步行系統網絡,加強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出行時的便捷性及通達性;

(3) 促進社區經濟:藉着貫通各區的步行網絡,促進市民及旅客穿梭漫步本澳新舊區之間,達到路通財通繼而為社區經濟的平衡發展創設優良條件。

着澳門首部城市總體規劃正式出台的大好時機,通過加快完善步行系統,營造更好的便民便商氣氛,為建設宜居宜行宜遊城市奠定根基。

關於 世平

崔世平博士: 現時主要擔任第十四屆澳門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特區政府建築、工程及城巿規劃專業委員會委員、澳中致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等職務
本篇發表於 交通 並標籤為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