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下,環球經濟受到重創,世界各地相繼出台多項措施力挽狂瀾。澳門政府更先後提出多項抗疫援助措施,及時回應僱員、企業、自由職業者等不同層面的居民的訴求。
然而,經濟回暖仍要視乎全球疫情走向。社會上有不少意見指措施讓僱員和企業可解決因停工停市的短期資金周轉問題,但他們還希望政府可再加強針對企業短、中期的支援政策。要“保就業”必先要“保企業”,才可避免結業潮而引起的失業潮。因此,如政府要考慮推出下一波援助措施,我建議可參考香港、內地的科技券模式為其中一個選項,藉下次的支援鼓勵中小微企應用更多科技服務或引進新技術,以強化企業長遠發展上的管理手段和生產能力。促進本澳企業服務結構升級及提升應對市場變化的抗壓力、復原力和創造力,迎接將來市道復甦時做新一浪發展。
其實科技券制度起源於荷蘭,由政府運用財政資金補助結合以購代貸和以工代賬的方式,支持中小微企購買科技成果、科技服務、添置設備,有效促進了中小微企業與知識技術單位的合作及推動科技成果的商業化,加速中小微企的業務、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科技化。有關政策受世界各地爭相仿效發展,並在我國多個省市、地區普及,如北京、上海、廣東、貴州、湖北及香港等等。
以鄰近的香港和廣東省為例,前者直接資助非上市企業/機構購買科技服務費用的四分之三,以60萬元為限藉此促進企業使用科技產品以提高自身生產力、管控力和競爭力。後者的補助對象由計劃初期主要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科技服務機構和高校科研機構,逐漸發展到激發科技企業開展科技創新,降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成本。在2015年至2017年間,省級財政廳共發放科技創新券專項資金1.8億人民幣,全省各地市、縣(區)財政投入近3億元,共發放科技創新卷6.68億元,帶動全省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投入超過16億元。去年,省科技廳的“廣東科技創新券官方平臺”,以“科技服務電商”模式串連技術提供單位、採購企業及政府資助三方,更擴展資助對象至購買服務的個人創業者,成功以電子現金券方式實現了“全國使用、廣東兌付”的全新科技創新券使用模式,打破了科技券受地域政策之限制,進一步發揮科技惠企便捷高效的優越性,有效增強廣東省的科技發展驅動力。
希望政府在思考賬災救市政策組合拳時,不但着眼當下,還可着眼長遠,考慮上述的科技券模式,讓中小微企學會造血,讓建設智慧城市從投資科技創新中得到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