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增確診病例和心意表達的原因,我的發言略有調整。
在此,對醫護人員、保安部隊及所有堅守防疫陣線的工作人員,致以衷心的感謝之外,必須表示的是希望政府對防疫作出隠瞞旅遊史和接觸史的人士嚴肅處理,以免辜負政府和市民所作出的一切努力。
疫情下,澳門乃至全球的經濟環境大幅受挫,行政長官早在上個月以「花無百日紅」直言特區政府將面臨回歸以來的首次赤字預算。回顧過去十多年,病毒一次又一次的衝擊,由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 (MERS),到今天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讓我們必須承認,應對晴天霹靂的天然現象的預備,不能再繼續被視為偶然性,我們要視之爲可持續的産業發展和生活方式的必然要求。為此,結合病毒疫情的發生頻密度,對於擴展澳門多元產業的路向,本人有以下三個方向的建議:
一、醫衛和生活物資供應。希望將自救救人雙保險成為產業發展的一個選項。在疫情升溫初期,抗疫物資出現短缺,後來全球爭奪防疫裝備,部分國家、地區更禁止口罩出口以保障當地內需。如賀特首所言「國家缺乏口罩之際,澳門再要求它供應並非好事」。醫療器具、用品、尤其是中醫藥和衛生消耗品等作為保障社會醫療系統運行的必要支撐,建議政府將醫衛用品產業納入「本澳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之一,以加強醫療用品的自主供應力,更可做到有主動輸出的可能,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作未雨綢繆。
二、前瞻性的城市規劃,為多元產業提供載體。2015年生效的城規法對既定土地用途改動要求十分嚴謹,就算有社會共識和政府支持,仍存在程序多和時間長的特徵。建議政府在城市總體規劃層面即將出台之際,對未開發的已有土地,以至未來的填海造地等地段用途,作前瞻性、系統性、綜合性的科學規劃,結合應急物資生産和儲藏、中藥應用產業、綠色循環經濟等工業發展藍圖作嚴謹部署,讓城市規劃爲未來發展開路而不是擋路。且進一步將工業發展與觀光娛樂、兒童教育等結合,豐富旅遊產業元素以擴展客源多樣性,穏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發展主旋律。
三、加快融入大灣區,力推科創產業合作。近日,「澳門粵港澳大灣區產學研一體國際研究院」方案正式獲廣東省批覆,為打造跨境科技創新合作“試驗田”踏出第一步。為此,建議政府聯合本澳現有的中藥質量、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智慧城市物聯網及月球與行星科學等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切入點,加快推進大灣區產學研一體國際研究院的發展路向,以發揮本澳累積多年的高端科研實力,並推動澳門成為相關發明以至國內類同產品的首選體驗區,助力實現產業多元的目標。